台湾看两会·三︱赵春山:两会后中共对台的五个原则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重要人事和政策走向陆续底定,由于习近平和秦刚接连对美发表强硬讲话,李强则在记者会上对台柔性喊话,两会过后北京对台政策格外受到关注。台湾专家赵春山答复《香港01》提问,指大陆采行涉美对台两条路线并进;并以2024年美台总统大选为时间节点,反独促统“两步走”,此前“冷处理”民进党政府,主力放在外交布局,此后则将进行从“反独”到“促统”的战略转移。

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3月14日举行“中共两会后对台政策之影响”座谈会,由身兼该会国家安全组召集人的金门县前县长杨镇浯主持,邀请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副教授黄奎博、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等学者专家共同与谈。

杨镇浯开场言及两会对台湾的重要性,在于台湾无法回避两岸议题,大陆两会人事底定,将密切关系到日后大陆对台政策的执行,台湾不管喜不喜欢都得面对。杨镇浯也从其出身于金门的立场感叹,金门人民最知道战争的可怕,对于两岸动荡尤为敏感,更能深切体会到和平得之不易。

赵春山回应《香港01》记者提问,解析两会之后中共对台工作的人事分工与架构。赵春山指出,新总理李强3月13日记者会上并未提到“统一”话题,只提及加强两岸交流,表示他的身份属于事务性,而国台办主任宋涛负责执行面,最上面的决策还是习近平讲了算数,经由王沪宁的说法反映出来。他提醒,中共对台工作其实是两条路线,一条是涉美,王毅和秦刚扮演很重要角色;另一条是对台的广泛统战,重点就在王沪宁和宋涛身上。

进一步从宏观层面来看待两会之后的中共对台政策,赵春山透过习近平、李强、王沪宁、宋涛四人的说法概括出以下五个原则:

1. 习近平未来五年处理两岸关系,一定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民族的就做,不利的事就不做。

2. 对台政策要与“三个百年”(建党、建军、建政)目标相向而行。

3. 目标在于祖国完全统一。

4. 未来手段将采软硬两手,和平是软的一手,以交流促进融合,以融合促进统一;硬的一手是备战,以非和平手段反独、反对外力干涉。

5. 统一形式为“一国两制”,提出“两制台湾方案”,有别于港澳模式。

赵春山提出他对于北京反独促统“两步走”的观察,以2024年台湾和美国总统大选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大陆会“冷处理”台湾的蔡英文政府,将主力放在能够“操之在我”的部分,同时全力在外交上布局。具体做法包括,以要和平、要交流、要合作、要发展等“四要”,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加强国共联系,同时反对主张“台独”的人士、争取想要维持现状的群体,更重要在于反对美国等外力干涉。

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学系荣誉教授赵春山指出,以2024年美台大选为节点,北京对台“反独促统”将分“两步走”。(张钧凯摄)

在2024年美台总统大选过后,赵春山认为,中共将开始进行从“反独”到“促统”的战略转移,体现于以下两个路径:对于“反对台独”和“接受九二共识”者,采取恢复对话、扩大交流、协商统一;对于“主张台独”和“不接受九二共识”者,则采取非和平手段“硬”的一手,不仅仅是“武统”,也包括经济封锁或制裁。

倘若“武统”爆发,近期《经济学人》杂志引述美方人士说法,认为不会首战即终战,但赵春山对此看法不同。赵春山透露其个人掌握到的讯息,指中共从香港“反修例”事件和俄乌战争都得到相当大的经验教训,即台湾问题一旦动用武力,若不速战速决,“尾大不掉”将对中共打击更大。

至于2024年台湾总统大选结果,将对两岸关系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赵春山判断,如果是国民党重返执政,可以确定两岸很快就会恢复对话,交流一定会扩大,军机绕台必然减少,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大。

要是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胜选,赵春山则悲观地说,“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大”,2024年以后中共处理两岸关系的方法将完全不同,“甚至比蔡英文时期还更糟,会糟糕到什么程度,现在很难预期”。赵春山也说,2024年之后“美国因素”在两岸重要性会相对降低,北京将会更加主动,不会继续让美国因素阻碍发展。

李强总理3月13日在中外记者会上,如何表述两岸关系?

李强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让更多台胞、台企来大陆,不仅愿意来,而且能融得进,有好的发展。当前,早日实现两岸同胞正常往来,恢复各领域常态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外长秦刚在两会记者会上如何回应台湾问题?

外交部长秦刚3月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