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赞“坦诚、自信、接地气” 李强首秀赢得舆论普遍肯定
北京“两会”3月13日闭幕,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舆论普遍认为,李强的首次公开亮相相当成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底气十足,展现了长期主政地方积累的能力与自信,传递出非常坦诚,接地气的良好印象,工作思路也相当清晰。
李强记者会共回答了10个问题,在谈到未来五年的工作和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时,李强表示将在三个方面重点把握,第一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是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他还表示说“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在回答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时,李强表示2023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他同时也表示,要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二是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三是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李强用“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八个字来概括。
对香港问题,李强也表示将“全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力支持香港、澳门提高国际竞争力。”认为“香港、澳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谈到广为关注的民营经济问题时,李强表示将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他还特地以主政地江浙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历史鼓励民营企业家,说“我不由想起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他还特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对人口负增长和社会争议极大的延迟退休等问题,李强认为“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中国政府会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延迟退休政策。
在台湾问题上李强并没有撂狠话,而是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让更多台胞、台企来大陆,不仅愿意来,而且能融得进,有好的发展。”并且表示说“早日实现两岸同胞正常往来,恢复各领域常态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在回答乡村振兴问题时,他说了三个关键词:一是全面。不光是发展经济,而是要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二是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好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针对地缘政治摩擦和去全球化加剧,中美关系紧张对立等导致的外资信心不足,产业链转移等问题,李强用数字证明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高地,说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89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亿美元。针对脱钩论,李强表示“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他直言“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从这种(脱钩论)炒作中受益”。
在谈到新一届政府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时,李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的说法获得了舆论广泛好评。他表示任内将“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并且表示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
他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