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师”马保国被批招摇撞骗 官方“打假”一石二鸟?
自诩“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今年5月与民间武术爱好者王庆民切磋的过程中快速被KO,再加上“不讲武德”等经典语录,令他成为内地网民的恶搞对象。官媒《人民日报》周六(2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马保国的一些言行,实际上就是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说到底是一场闹剧。
内地短片平台“哔哩哔哩”(B站)则于29日发出公告指:“自即日起将严格限制、审核、管理马保国相关视频内容。”
“不讲武德”、“耗子尾汁”金句街知巷闻
马保国之作为具争议人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2017年,他曾经约战有“格斗狂人”之称的徐晓冬,但就被指于决斗前一刻报警,致使比武一事告吹。马保国本人否认之余,并展示掌中“太极球”以证明其功力,还称是相当于“高压锅上的通气阀”,但就被医生批评为“瞎吹”,怀疑所谓“太极球”就只是普通的神经纤维瘤。
重温马保国与王庆民比试过程(“武林门派”存在吗 解密中国传统武术的虚与实(上)):
综合其过往言行,马保国以一代宗师自居,自称以其中国武术击败海外格斗高手,但其所上载过招影片的真实性存疑之外,他本人近年还曾试过被打得“口肿脸肿”,以及当众在擂台上被50岁的王庆民于30秒内连续击倒3次,昏迷了长达两分钟。
马保国在每次“出事”之后,都有一番令人尴尬的辩解说词,例如指控对手偷袭“不讲武德”,继而抛出一堆似是武侠小说招式的名词,始终坚持以大师傅的形象活跃于公众面前,指点针砭“武林”。有见及此,不难想像马保国会成为网络世界的恶搞对象,尤其是他还是位“金句王”,如“耗子尾汁”(“好自为之”的讹音)一语便广为流传。
B站:批评讽刺逐渐走向娱乐化
讲轻的那一边,马保国所作所为已是败坏国术声誉,严重起上来更是官媒所指责的“招摇撞骗”,那为甚么官方会选择在此时才介入呢?这可以从B站的公告里看出一点端倪。
【图辑】马保国最近成为内地网民的恶搞对象(狠批马保国“哗众取宠、招摇撞骗” 官媒:“审丑”伤害社会风气):
公告的内容表明,问题不在于用户制作讽刺短片,更不在于批评马保国本人,真正引发限流的关键在于:“我们发现有些商业机构,想利用马保国现象的热度,炒作并收割流量进行谋利,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价值观和行为。”与官方口径一致,B站针对的不是“作为个人的”马保国,而是“作为传媒现象的”马保国:“对马保国的批评讽刺逐渐走向娱乐化,价值观被稀释。”
甚么是“遵循公序良俗”?甚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在娱乐文化领域,官方近年来都致力掌握话语权,避免被其口中的“资本”所带偏带歪,所以消极一面就有限制“宫斗剧”的制作数量和形式,积极一面则指导制作“主旋律电影”,抗日和抗美援朝作品亦大批地应运而生,其间更吸收民间舆论意见,持续提升品质推陈出新。
是次“马保国现象”虽则属于比较消极的一面,但就反映同样的官方思路:马保国自取其辱成为“笑料”是一回事,但当笑话闹得太过份太喧宾夺主,被官方判断为失去警世劝喻的效用,甚至沦为纯粹的商业炒作,在各式各样的二次三次创作中翻炒再翻炒,为恶搞而恶搞,为无厘头而无厘头,这就是有违“公序良俗”的娱乐化现象了,官方于是乎要出手以维持正当风气和正确品味。
2013年“天山武林大会”引发争议,被讥讽为“角色扮演大赛”(【解读.马保国】中国武术的武侠情意结 神功 绝招与门派的营销):
“实战是检验武术的唯一标准”?
认不认同管制尺度都好,这就是内地传媒和娱乐产业的张力所在,下至普通用户,上至电影巨企,都必须顾及到官方框架的既定空间和潜在延展,跟从摸索出来的规之余,也要随机应变地吸收官方正统原素,从中发挥创意,所谓“马保国现象”则是一个“反面典型”,代表“舞弄”题材得过了头时就会撞板碰钉子。
另一方面,武术一向是国粹之一,国民对此带有深厚民族情意,所以更加令“马保国现象”更为棘手,一方面是马保国言行不当之地步,理应遭受广大社会讽喻指责,以矫正业界浮夸歪风,但另一方面是马保国连累国术,整个“武林”遭到“一竹篙打一船人”的恶搞待遇,批评者直言中国武术“中看不中打”,与海外实战搏击不能相比。这些过火言论确是既内容偏颇,又损害国术爱好者的感受以至民族情怀。
内地官方常将“打铁还需自身硬”挂在嘴边,国术中人也应该要理解这一点。中国武术的形象千差万别,有武侠电影所引起的公众想像,有专门养身健体的流派,有谙于实战招数的格斗者,重点在于各自要有相对清晰的划界和定位,不能够笼统地一概被归纳为“实战是检验武术的唯一标准”,更不容许害群之马利用民族情感和国术声誉以夸大其词哗众取宠。
若果官方和业界不从这一方面下功夫,重塑国民眼中的中国武术,相信“马保国现象”还是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