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台湾品牌Professor.E:对抗资本霸权的叛逆态度
“Professor.E,一个生于二战时期秘密实验的异类,衍生自Guy Fawkes的基因,体内流着叛逆、反霸权的血液。”点进台湾品牌Professor.E的网站,你会怀疑自己是否误闯了一个秘密的地下革命组织。的确,他们为当地的时装界带来一阵实验性强烈的独特风气。
摄影:Bowy Chan
究竟Professor.E是什么?他到底是谁?在刚过去的星期,Professor.E来到香港希云街Still House举办期间限定店,《一物》有幸与品牌团队聊天,细谈这位神秘角色代表的理念与意识形态。
object a:O
Professor.E:E
O:Professor.E是谁?为何将他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
E:不要把“它”当成人,他可以是灵魂、是精神(spirit),也是一种态度,透过品牌故事的设定、店内的服装、音乐、摆设等营造而成。至于战争,除了因为我们多把军服元素融入设计,更是因为当中的象征——战争代表国家机器、民族主义之间的对立,也带有一种反乌托邦式(Dystopian)的意义,为人类带来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从这些冲突中,Professor.E的故事也在历史巨轮推进时应运而生。
O:Professor.E的风格是什么?目标客群是何人?
E:带有颠覆、冲击、虚无精神的达达主义(Dadaism),同时又充满品味和独立思想的贵族主义(Dandyism)。讲设计的话,我们是新也是旧,希望能够利用崭新的布料和科技来重新塑造旧时代的服饰——如果Cyberpunk是“Old New”,Professor.E就是“New Old”。会买我们服装的客人应该都是富有叛逆精神、有思想、有品位,但有带点怪异的人。
不要把Professor.E当成人,他可以是灵魂、是精神(spirit),也是一种态度。
O:品牌透过什么去塑造上述风格?
E:物料、造工都是Professor.E注重的细节。品牌所有系列的服装都采用全天然布料缝制,主要以棉麻、混纺纤维为主,营造我们喜欢那种粗糙、原始、仿旧的触感。在一些大衣的领子、袖口上或长裤的裤管内,我们留下“Ideas are bulletproof(意念不死,出自电影《V for Vendetta》)”的字句,或是缝上绛红色的绣线,甚至连服装上的牌子也是由我们亲自用打火机慢慢烧成不同的形状!这些小细节就是我们希望表达的风格。而新推出的“One-off”手工系列服饰,从染色、压线到缝制更是每件不一样,并且限制出产数量于30件以内。
在过度发展、资讯爆棚的时代,物质早已因泛滥而贬值。我们希望透过对细节的执着和新的创作逻辑,给客人提供一个实验性更强的品牌体验。
在过度发展、资讯爆棚的时代,物质早已因泛滥而贬值。
O:品牌在网上简介中亦以“反霸权”自居。除了透过服装,你们还会以什么方式表达这份理念?
E:服装只是品牌体验的其中一环,我们还会透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我们的理念,像影像和音乐都是我们重视的表达方式。我们在香港pop-up store播放的音乐是台湾独立乐队破地狱,预计二月也会与他们推出联名系列,为透过跨界合作整合Professor.E的精神。
而所谓的“反霸权”并非设定某种假象敌然后与之对抗,而是透过激进的表现鼓励自由思考、多质问不盲从的态度。我们也反对资本霸权,台湾太多有想法却没资金的创作人被压抑,我们希望Professor.E能够为他们发声。
O:有关Professor.E2017年秋冬系列的造型照,为何要把人脸遮住?
E:遮住脸,代表面罩下可以是任何人;我们想宣扬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神格化的设计师icons,我们不想把品牌简化成一个人,因为在品牌工作的人类似一个集体意识,我们每个都能代表Professor.E。而且,隐藏这件事更为品牌的形象增添趣味和神秘感,有点类似日本的“特摄英雄”一样。(笑)
遮住脸,代表面罩下可以是任何人;我们想宣扬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神格化的设计师。
O:可以谈一谈2017年秋冬系列的设计灵感吗?
E:一般而言,Professor.E的灵感多来自音乐、文学和历史,AW17系列则以20世纪著名插画家Harry Clarke作为主题,他曾为歌德(Goethe)的《浮士德》(Faust)、爱伦坡(Edgar Allen Poe)的《颤栗的角落》(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画过插画,当中诡谲神秘且带有宗教感的气氛启发了我们。
O:为何会选择香港作为第一次台湾以外的市场?觉得香港的时装市场和台湾有何不同?
E:不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背景上来看,港台两地都比较相近,作为第一个海外的实验市场其实也顺理成章。而且感觉香港人对自我风格的渴望比较强烈,对时装和服饰的接受程度也比台湾强很多。台湾民众其实跟大部分亚洲地区的人一样,都是跟随潮流趋势的复制人,服饰亦对当地文化没有太大影响,所以独立品牌很难引起太多关注,相较之下香港人更勇于尝试。这次pop-up store所在的Still House很有风格,咖啡店融合服装店的生活店(lifestyle store)模式间接反映时装融入香港人生活的思维,更是台湾缺乏的概念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