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影评】艾美奖编剧之作 美籍华人视角的台湾片
《虎尾》是一出Netflix台湾电影,“虎尾”乃是台湾一处地方名。不过,这其实更似一出华裔美国人的电影,事实亦正如此。
撰文︰李美
导演杨维榕是移民二代,他的父亲正正来自台湾虎尾镇。杨维榕直言,过去曾有二十年没回过台湾,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他,坦承一度否认亚裔身份,更曾说过要写一部没有白人的电影是一个很疯很狂的选择,尤其这是他夺取艾美奖最佳编剧后,编而优则导的处女作。《虎尾》称不上是不折不扣的台湾本土片,而是一出涉及身份认同、讲述自我与寻根,以移民视角出发的作品。
近年,华裔电影开始在美国受到关注,题材往往与亲情相关。生于台湾、赴美发展、赢过奥斯卡两届最佳导演的李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拍下《推手》、《囍宴》、《饮食男女》的“家庭三部曲”。近年美籍华人朱浩伟及王子逸分别执导《我的超豪男友》及《别告诉她》,在国际影坛叫好叫座,掀起华人亲情电影的浪潮。今次Netflix与杨维榕合作拍摄的《虎尾》,正是新风潮的体现与延伸。
某程度而言,本片内容或嫌老生常谈,甚至可用老套形容—其实,《我的超豪男友》也形同华语影视作品常见的伦理剧,《别告诉她》的中西文化差异,我们亦知之甚详。只不过,对于老外来说,华人亲情价值仍带有好奇及新鲜感吧。
饶是如此,这不代表《虎尾》不值一看。近年许多港人考虑移民,疫情下西方出现不少歧视华人事件,这出有关美籍华人移民的电影,放在当前社会脉络多少有点参考价值。再者,曾获台北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的李鸿其,这次经Netflix串流媒体平台站上国际舞台,再有出色发挥,相信他将来绝非池中之物。
事实上,台湾舆论已将本片吹捧为台湾影业进军世界之作。但更准确而言,跟李安作品相似,本片或者红了演员、红了编导,以至进一步确立华人文化电影的地位,但要说台湾软实力借此传扬开去,则可能言过其实。
《虎尾》可看成是导演杨维榕的自况,故事讲述青年品瑞(李鸿其饰)决心移居美国闯出一片天,不惜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以及青梅竹马、爱得火热的女友阿媛(方宥心饰),透过迎娶老板太子女换来绿卡。遗憾的是,品瑞跟太子女“移民外国做二等公民”,生活并不如意,两人后来离婚。年华老去的品瑞(马泰饰)孤单一人,既与美国化的女儿Angela的价值观存在矛盾,又常思念远在台湾的母亲和旧情人。
《虎尾》并非纯粹一出亲情片,还涉及爱情与事业等,凡此种种皆可一线牵起,由移居美国引发遗憾,最终找回自我并释怀。对于美国一切人和事,品瑞仿佛没有留恋,因为他的心一直留在台湾。电影最后,他直面自己的内心:回乡祭母,主动寻找前女友,又跟女儿分享往事。的确,理想跟现实总有距离,总是觉得隔篱饭香,往往失去了才懂珍惜。《虎尾》所含道理,毫不新鲜,但道理从不怕旧,无论何时都掷地有声。
杨维榕不讳言,电影融合了王家卫、侯孝贤、杨德昌等导演的电影风格和压抑情境。老年品瑞常常独个儿吃饭,镜头将他安置在画面中央,左右则空空如也,带出强烈寂寞感。此外,镜头重复呈现青年品瑞为打工的超市开闸拉闸和拖地,突显美国生活的单调枯燥。不得不提的是,画框式的收官一幕,从破洞外望、由近而远拉开的镜头,不仅将品瑞父女收进框内,还强调了祖屋破旧过去与外面光明现世的连贯与包容—纵然景物全非,回忆始终美好。不去正视自己的根,枝叶就难好好发展。旧人旧物与新人新事,其实互为因果,亦可共冶一炉。这幅包含多种元素与多重意义的“家庭合照”,正是电影点题。
然而,《虎尾》对于移民的实际处境,着墨却嫌不足,相关“写实”多涉内心而少外在。当然,电影重点落在移民前后的心理落差,品瑞即使住大屋、成为中产,也无法掩盖心灵深处的空虚与遗憾。不过,作为一出“没有白人的美国电影”,画面并无交代移民与当地人的交流,多少损及“移民之苦”的说服力。况且,作为电影主轴之一的父女和好,为何父亲坦白过去及一趟回乡之旅,居然是冰释前嫌的答案?杨维榕本身之寻回自我,虽然是靠随父亲回乡,但对于其他人,这又是否适用?
更多《香港01》周报影评:
上文刊登于第210期《香港01》周报(2020年4月20日)《《虎尾》美籍华人视角的台湾片》,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