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错过你.影评】 坚卢治继续为劳工阶层呐喊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坚卢治(Ken Loach)老马有火,《我,不低头》之后三年,他又马不停蹄拍出新片《对不起,错过你》(Sorry We Missed You),同样入围了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虽然未能获奖,却赢得了评论界的一片赞誉。《对不起,错过你》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联合出品,聚焦一个外判司机及其家庭的遭遇,100分钟有悲有喜,引人入胜。撰文︰寇斯珮

男主角力基收入不高,又因为金融海啸负债,不得已加入速递公司做货运司机。但公司却并不想与他建立雇佣关系,劝他以自雇形式加入,货车及保险都要自理,每天工作却超过12小时。为了买小型货车,力基不得已出售了太太代步的车。太太是一名看护,为此不得不用公共交通工具辗转往返路途遥远的护理院上班。两人疲于奔走养家糊口时,家中儿子到了叛逆期,屡屡犯事,力基不得不频频请假,却被公司不断罚款。夫妻吵架,父子失和,力基的家庭因此濒临崩溃。

《对不起,错过你》男主角力基收入不高,又因为金融海啸负债,不得已加入速递公司做货运司机。(《对不起,错过你》剧照)

一看剧情,便知这部戏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坚卢治作品。坚卢治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主题,一是描写政治上的弱势群体,一是描写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前者有代表作诸如《风吹麦动》、《土地与自由》、《秘密议程》、《再见祖国》,后者有《凯斯》、《顶硬上》、《踎地盘》、《寻找简东拿》,以及赢得康城大奖的前作《我,不低头》。

多年以来,坚卢治从未动摇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低收入阶层的关怀。虽然几次换过政党党籍,政治取向却一直偏向左翼,维护大众劳工权益。人们总是因此想像他来自低收入家庭。虽然父亲的确是工人阶层,但坚卢治从小成长在保守党的铁票区,父亲希望他做执业律师。坚卢治以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却爱上了戏剧。也是戏剧打开了他走向左翼影人的道路。

坚卢治(Ken Loach)政治取向却一直偏向左翼,维护大众劳工权益。(美联社)

在职业生涯初期,坚卢治加入英国广播公司,很快获得机会导演电视剧,当时,他结识了许多左翼作家,他们向他推荐了许多书,他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接受许多左翼思潮。

坚卢治的影像风格非常清晰。他通常会选择冷静的视点放置镜头,尽可能不使用花俏的运镜,也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剪辑方式,少用人工打光,恍如纪录片一样拍摄故事。也有人常常误以为他是靠纪录片起家,其实他最早成名的作品是为BBC所拍的一系列电视影集。

当时有好几种戏剧风格影响了坚卢治的影像创作。一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法国电影人发扬光大的真实电影手法(Cinéma vérité),它是脱胎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影像风格,强调作者尽量亲身介入发掘真相,同时用尽量少的后期手段记录故事。

二是五十年代末与英国电影新浪潮难以分割的厨槽戏剧(Kitchen Sink Realism)。厨槽是指英国所有居住房屋都一定会修建最基本的功能设施:厨房的下水槽。这种写实主义顾名思义,希望选取最贴地、最具市井烟火气息的题材,它往往暗喻小人物无法摆脱的沉闷生活,每天必须面对的烦恼。

坚卢治(左)通常会选择冷静的视点放置镜头,尽可能不使用花俏的运镜,也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剪辑方式,恍如纪录片一样拍摄故事。(IMDb 图片)

三是坚卢治在BBC时期遇到的制作人Joan Littlewood于五六十年代全力推动的人民戏剧运动。Littlewood向大家推广电视戏剧的题材必须亲民,演员必须服从人性的真实,交出自然的表演。当时左翼戏剧圈的这些坚持,造就坚卢治的影像风格。这些风格虽然不是坚卢治独有,但随着英国电影新浪潮很快退去,他多年来的坚持及对消费主义影像的抗拒,反而变成了最强烈的特色。

锐利不改的坚卢治

BBC在六十年代中期开设的《周三剧场》(The Wednesday Play)栏目是坚卢治的第一个重要舞台。他拍摄的单集《嘉芙回家》(Cathy Come Home)轰动全国,引发观众留意居住问题,以及无家可归的露宿者面临的困境。因为秉持了真实电影手法,这个虚构故事令很多观众以为是真人真事。女主角很快就参与了坚卢治的第一部长片《可怜的母牛》(Poor Cow)。电影在英国和意大利票房及话题惊人,光靠出口到美国的版权费就赚回了制作成本,由此开启了坚卢治超过五十年的电影生涯。

坚卢治拍摄单集《嘉芙回家》轰动全国,引发观众留意居住问题,以及无家可归的露宿者面临的困境。(《嘉芙回家》剧照)

坚卢治的电影与他的政见同样尖锐,在七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常常因为被政治打压,面临发行不力或难以融资等困境,那是他的电影低潮期。也有一说是因为他当时一家人遭遇严重车祸,丧子后他受到太大打击。不过,坚卢治并未改变其创作方向与关注议题,这段时期,他多为电视台拍摄作品,直到九十年代凭借《秘密议程》广获关注。九十年代与千禧年后,坚卢治进入创作高峰,却不改尺度。九十年代作品多致力于抨击戴卓尔主义影响下社会福利减少而令基层更受压,所以,他每一部作品依然要大费周章才可以开镜。

上部作品《我,不低头》问世时,刚好是《嘉芙回家》诞生五十周年。坚卢治没有变得平和,反而更加坚持,除了拍戏,更参与政治讨论,那句名言:“若你不愤怒,还算是人吗?”(If you're not angry, 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也是在《我,不低头》宣传期向记者讲出口。《我,不低头》承接了他在九十年代的电影议题:讨论低收入阶层在英国政府的官僚作风和不近人情之下所遭遇的屈辱,狠狠地批判了英国福利制度的弊病。

《我,不低头》讨论低收入阶层在英国政府的官僚作风和不近人情之下所遭遇的屈辱,批判英国福利制度的弊病。(《我,不低头》剧照)

与时俱进的坚卢治

相比前作,《对不起,错过你》有明显与时俱进的选材角度,不再纯粹问责政府和制度,转向挖掘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坚卢治与合作多年的编剧Paul Laverty观察到生活中许多人被工作压垮,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困境,于是结合近年来雇佣关系的改变,创作出《对不起,错过你》的故事。

社交平台兴盛,网络商务兴起,看似解放了过去传统行业中的劳动力,不少人视之为一次难得的机会。电影男主角力基将信将疑地加入了这种新式劳资关系的阵营。坚卢治显然清楚认识到,这种看似自由的打工形式,给予雇主相当的便利,他们节省了保障劳工权益的必要开支,无止境地对员工提出要求,增加他们的劳动时间。联网式追踪则榨干了员工的劳动力,甚至侵犯他们的私隐。电影正好将这种网络技术和商业规范促成的剥削想像出一个极致,告诉观众并非只要靠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坚卢治让摄影机冷静地放在一旁,悄无声息地观察着这些主角的生活。(《对不起,错过你》剧照)

坚卢治选取的故事场景并不特别,依然是他最常用的驾驶室、客厅、卧室、办公地点等室内戏为主,户外戏份多数是力基在派速递时遭遇的各种难题。

一如五十年前,他让摄影机冷静地放在一旁,悄无声息地观察着这些主角的生活。他几乎不打乱时间线,也不特别转换角度,更不玩商业导演这几年最卖力玩弄的跳跃剪辑。甚至可说,坚卢治的铺陈方法太过平铺直叙。开场是力基和速递公司签约,期间就细说签约之后他与妻子的关系,他与子女的关系如何因为这一份看似自主权很高的工作而进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说来奇怪,看坚卢治的镜头什么也不做,偏偏就是有办法拍到演员最情绪饱满的一刻。这也源于他早期真实戏剧的扎实训练。

坚卢治有时不会给演员看完整剧本,只会告诉他们故事梗概。每天拍摄开始前,坚卢治会跟演员详解当天拍摄的内容。他的摄影机位置会选用合宜的角度,给予演员足够的空间,也没有太多走位的限制。至于演员如何呈现坚卢治讲解的戏,他在细节上并不那么严格。有时候,他讲戏甚至会省略一些内容,主角在故事发生的当下往往会被那些意外吓一跳,这种真实的反应便很容易为坚卢治的电影聚集更多的能量。

坚卢治用镜头简单的凝视便将疲于奔命的底层人物刻划得入木三分。(《对不起,错过你》剧照)

坚卢治最成功之处,除了直面低收入群体在大议题上面临的困境,还深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烦恼。在他的镜头里,英国政府的无能,不让人意外,雇主的无良,观众想必也看惯了,日常之中的柴米油盐折煞人,与其他困境形成互相依托的压迫,才是最具感染力的层次。

《对不起,错过你》之中,这些细节都很精彩,比如力基的儿子醉心涂鸦,宁愿将自己的冬衣外套典当换喷漆。父母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两人的无可奈何,让人印象极为深刻。另有一场戏是拍母亲辗转于不同巴士站的焦急,演员毋须刻意表演,坚卢治用镜头简单的凝视便将疲于奔命的底层人物刻划得入木三分。

这部电影与坚卢治旧作《寻找简东拿》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讲一名单亲爸爸失去工作热情,又要担心两个小孩误入歧途,多重焦虑下急于寻找出口。《寻找简东拿》的主角幸运得多,他虽然工作热情不再,和同事的关系却极好,同事们总是慷慨地伸出援手,因此,他的人生多了许多温暖。这也是坚卢治作品中少有的温馨大团圆,《对不起,错过你》的主角力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2

虽然坚卢治善良地让力基的家庭免于破碎,角色面对雇主剥削却毫无办法。这恐怕也是坚卢治在观察社会劳动阶层新动向之后忐忑不安的表现。在他的眼里,这样“灵活”的雇佣关系有害无益,其松散的结构又很难彻底改变。角色最后的痛哭,大概也是坚卢治心底的哀嚎吧。

更多《香港01》周报影评:

【饥饿斗室.影评】监狱困兽斗 尽见惊世又警世哲理

【叛译同谋.影评】密室翻译困兽斗 狠批奸商为富不仁

【隐形客.影评】荷里活商业电影又一次转型?

【凶柜.影评】结合荷里活惊栗元素 韩式恐怖片的试金石

【疯狂绅士帮.影评】政治不正确的黑色幽默

上文刊登于第206期《香港01》周报(2020年3月23日)《《对不起,错过你》坚卢治继续为劳工阶层呐喊》。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