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公关 有来有往 才是王道|陈仕娜

撰文: 陈仕娜
出版:更新:

又到了一年一度春茗饭局的高峰期,听到记者行家们热议著今年又出现了疑似“假记者”事件,目的是𢭃利是和呃饭食。扮记者闯入午餐会、记者招待会,甚至股东大会的操作时有发生,并不罕见,只是这位“惯犯”似乎颇有点“犯众憎”的意味,故每年此刻都让大家口诛笔伐调侃一翻。

公关与记者乃唇齿相依的互利关系,前者力图广结善缘,愈广开言路愈好;后者则希望前者把自己服待得妥妥贴贴,全天候有求必应,又时不时致赠人情小礼,则皆大欢喜。

以往动辄豪花几十万甚至几球铺张大搞传媒团拜活动,如今市道艰辛,大部分机构都“缩晒皮”,由中区五星级酒店降格到油尖旺酒楼,从大排几十围筵席,减到五、六围已是上限。正正说明了为什么不像以前中门大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许假记者在𥚃头大吃大喝豪取利是,如今却要赶尽杀绝。由周年晚宴、新春团拜活动形成的这道风景线,犹如行业景气的晴雨表。

“假记者”多属贪小便宜,并没有大奸大恶的犯罪动机。公关从业员也不要将自己放于道德高地,对人指指点点,公关向下流的手影亦时有出现,例如变身做打手、水军、删帖,出匿名post或请枪KOL抹黑竞争对手或仇家,往往心照不宣的运行。

传媒阵地买少见少、乏善可陈,让公关业者如坐针毡,每一次举办记者会前例必向报馆网媒的采访主任苦求,出席记者人数也仅只小猫三四只,只能自己友坐进去充撑场面,煞是寂寥。记者会后又陷入下一轮抢版面的苦战,然而报章版面愈来愈有限,如果当日遇上“稿挤”,翌日有一小格见报已经叫赢,其他就仰赖网上报导和转载,自家Facebook的出品也渗入自high一翻。

有些“大公关”则圈围了一群相熟的KOL或传媒大哥大姐,平日𥚃有吃有喝有玩有乐,KOL们透过社交平台出post交功课,结果整个脸书、Ig、LinkedIn 都被这班人洗版了,原本以为纯属个人的诚意分享,却沦为植入式的广告操作,徒添恶感,马上将这位朋友列为“取消追踪”。小圈子活动无非是塘水滚塘鱼,来来去去同一群受众,产生不出多大的经济效益。

长久至今,公关与广告向来携手并行,单凭饮茶灌水来套交情,早已不足以取得免费的版面,尤其私人机构而言,若无洒钱下广告或买奖,贵机构的老细和素材又新闻性欠奉的话,报导难免萎缩为一则简讯。反正,太阳底下无免费午餐,传媒不易做,难为了公关,双方均如履薄冰,饭台上多一碟少一碗不重要,互利互惠互不揭疮疤,有来有往,才是真王道。

【财经专栏】来一杯莫卡陈仕娜

简介:由传媒人到企业传讯,游走于媒体、地产、金融及医疗行业,饱览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彻人心,嘻哈笑谈中,亦望读者有所得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