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白”让自己回气 为心灵找个出口|陈仕娜

撰文: 陈仕娜
出版:更新:

新年伊始,笔者为闺蜜饯行,她又将展开五年一度的“空档年”(gap year”,这回到慕尼黑进修德语,享受整整365天的身心灵叉电之旅,奢侈得让人牙痒痒。既然花不起一年的光景,也可以聊胜于无,选择“平平地”每周过一次“gap day”,在家打机、煲剧、网购,或是索性不吃不喝彻底躺平⋯⋯总之是悉随尊便、肆意“耍废”。

无论是gap year 或gap day,犹如生活中的留白,与艺术作品上的留白,同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医院的大医生,不少都是心灵手巧,能医能画、技艺超群。他们告诉我千万不要小看国画里的留白,那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令人对空间产生浮想联翩,空荡荡的里面藏有云烟、雾气、山峦、溪流,甚至有牧童高歌放牧的美妙情景。

留白 — 是中国美学“意到、笔不到”的精髓,是国画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为作品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和万千意象﹔连围棋里也有留白,就是“气眼”。棋盘中若没有留白,也是一盘死棋。在生活里,它则是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淡出心境。

日本有一些人喜欢“究极一人行”,重视独处时光。图为富士山。(Getty Images)

日本有一些人喜欢“究极一人行”,他们重视独处时光,胜过于与其他人的社交生活。一个人的时间可以正视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好好相处,因此,他们很享受为自己适时地留白,感受独处的美好。

Gap year则将留白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早在90年代欧美已盛行,一开始是高中毕业生在上大学前,趁空档期探索世界,扩阔视野;后来在职人士也跟风仿傚,在工作多年后,给自己一整年空档,去做一些有别于以前的事情,例如到外国游历或进修。惟并非人人都像笔者的闺蜜,拥有财务、工作的自由,可以说行就走。荷包干瘪的年轻族,只能选择以一天为单位,作短暂的躺平,来善待和犒赏一下自己,也算是对现实生活的小小抗议和发泄。

疫后的复苏步伐未似预期,外围环境又混浊不堪,大家的精神愈来愈紧绷,当心情郁闷时,不妨以合适的留白方式,让自己回气,为心灵找个出口吧!

【财经专栏】来一杯莫卡陈仕娜

简介:由传媒人到企业传讯,游走于媒体、地产、金融及医疗行业,饱览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彻人心,嘻哈笑谈中,亦望读者有所得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