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风经济学】一个小数点之差 晴天变雷雨 商用天气预报市场大

撰文: 何敬熹
出版:更新:

天气预报十分困难,因为天气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少人听过的“蝴蝶效应”﹙Bufferfly Effect﹚,最初就是如来描述预测天气之难,当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在美国引起了一场龙卷风,准确无误的预测如何可能?

天气中的“蝴蝶效应”

提出这个理论的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有一次以他们以为完全一样的数据,用程式进行了两次推算,谁料第一次预测说是有晴天、第二次预测却说是会有雷雨。他们反复检查后,发现原因是其中一次预测中,有位技师将数据只取到小数点后三个位,即例如某区监测器读到的气压读数是32.7461,该技师只在电脑中输入了32.746。小小的数字差别,最后却造成了大晴与暴雨,这么两极的预测。

孟山都、IBM等巨企加大在天气预测技术上的投资,有望改善预测准确度。(天文台截图)

天气是过百亿元的大生意

正因为天气预测这么困难,但又这么重要。不少公司都决定自行研发天气预报系统,提供商用天气预报,美国电视台CNBC估计,天气预报的市场规模高达50亿美元(约388亿港元),且每年还在迅速增长。农产品公司、服装公司、甚至饮食业都对天气数据大有兴趣。

2013年,农业科技巨企孟山都﹙Monsanto﹚用9.3亿美元收购了气象服务公司Climate。根据华尔街日报,科技公司IBM前年亦用20亿美元收购了用大数据预测天气的 The Weather Company。除此之外,科网公司亚马逊﹙Amazon﹚、思科﹙Cisco﹚和甲骨文公司﹙Oracle﹚亦积极发展天气预测技术。众多资金涌入进行科研,未来的天气预测相信会愈来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