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本财年收入不如预期 估计将录逾1000亿元赤字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18日)发表网志指,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可以预期政府的收入将不如预期,但开支却有所上升,故本年度的财政状况将较预期差,估计2022至23财政年度将会录得超过1,000亿元赤字,远高于今年初预算案所估算的563亿元,料将会是历来第二高的财政赤字,亦意味政府的财政储备或会进一步降至8,000亿元的边缘。
陈茂波今日于网志指,第三季近尾声,本港经济仍然受到疫情反复影响,但情况已较上半年稍为回稳。最新的失业率数字(6至8月)将于本周公布,陈茂波预期这改善势头可以持续。他提到,就聘用较多基层技术劳工的行业(例如零售及食饮等)而言,就业情况亦已有明显改善。
不过,整体经济始终受疫情和疲弱的外围市场所困扰,商品出口货值呈现负增长,股市、楼巿偏软,部分企业或中小商户仍然面对著经营压力。陈茂波指,早前实施的暂缓追租安排,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发挥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在本港疫情最严重期间中小企大规模的倒闭潮。
而暂缓追租安排在7月底结束后,政府加强了“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计划”和“还息不还本”的支援,包括透过金融管理局和按揭证券公司,加强与银行和中小企商户及行业组织的沟通,以加快处理企业的贷款申请及提升效率。
已批1030亿百分百担保贷款
陈茂波续指,今年初的预算案宣布优化“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把每家企业贷款金额提高至相等于27个月的租金和工资总和,并把上限提高至900万元,又将还款期放宽至最长十年,并将计划的申请期限延长至2023年6月底,让企业可在疫情逐步受控、但经济仍未全面恢复的阶段,获得资金周转。
自2020年4月推出计划以来,至今年8月底,当局已批出约55,000宗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申请,涉及约1,030亿元贷款,惠及约33,000家企业,涉及约35万名雇员。
在刚过去的周五,金管局公布“还息不还本”计划延长三个月,由11月至明年1月底,而包括“百分百担保贷款计划”在内的“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其还息不还本安排相应延长至合共最多36个月。同日,政府亦公布延长宽减政府物业、土地短期租约等的租金或费用三个月,在10月至12月底生效。陈茂波指,在此期间,政府会全盘检视这些支援和宽减措施,研究合适的后续安排。
陈茂波:本年度财政状况将较预期差
陈茂波又指,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可以预期政府的收入将不如预期,但开支却有所上升,此情况下,本年度的财政状况将较预期差,估计2022至23财政年度将会录得超过1,000亿元赤字,远高于今年初预算案所估算的563亿元。如是者,这将会是历来第二高的财政赤字,仅次于前年2,325亿元赤字的历史纪录,亦意味政府的财政储备或会进一步降至8,000亿元的边缘。倘若不计算今年将发行的绿色债券所得的350亿元,则上述赤字情况将更为严重。
今年以来,疫情打击经济的同时,环球央行大力收紧货币政策,严重削弱了外围经济动力,也影响本地经济状况。有见经济表现较预期疲弱,当局两度调低了对今年本港经济增长的预测。在出口、私人消费及固定投资都比预期差,经营环境困难的情况下,今个财政年度的利得税及薪俸税税收将较年初时的估算为低。
印花税收入较预期少约三分之一
印花税方面,陈茂波指,今年4至8月份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的1,17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26%;而今年度首四个月的住宅楼宇成交量亦减少三成七。股票和楼市疲弱,或令今年的印花税收入比预期少约三分之一。
楼市疲弱,陈茂波透露,今年度首五个月的地价收入为172亿元,与全年度的预算收入1,200亿元相距甚远。过去的经验显示,在楼价下调的时候,地价的调整幅度会更大,4月份便曾有住宅地皮流标。经济疲弱之时,市场对商业用地的需求亦较弱。与此同时,发展商补地价商讨的意欲亦明显减弱,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土地收入。
在收入减少的同时,开支却显著增大。面对疫情打击及经济下行的压力,当局一直推行逆周期措施,以缓和经济收缩带来的影响,维护市场对前景的信心。计及年初预算案中总额逾1,7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已令今个财政年度估计录得超过560亿元赤字,惟这数字并未包括其后推出、涉资430亿元的“2022保就业”计划,以及“防疫抗疫基金”第六轮措施。
陈茂波表示,收入减少、开支上升,加上面对外围政经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崎岖,未来本港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如何善用公帑,支援基层市民及社会民生,以稳住社会大局是短中期的首要任务之一。他重申,在推出支援措施时,也必须兼顾公共财政的稳健度、公帑使用的恰当性,财政的可持续性,才能保障经济安全,维持金融稳定。
陈茂波指,10月1日发放的第二期消费券,将为消费市道注入超过150亿元的消费力,发挥提振作用及乘数效应,但经济改善的关键是疫情更大程度受控,跨境往还的便捷更是恢复经济动力的核心所在。政府不断大力呼吁大家积极配合接种疫苗,是要筑牢防疫屏障,这是最有效保护自己及保障亲友健康的方法,也让本港有更大空间争取经济活动和对外往还的复常,促进香港经济有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