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新股数目减半 料次季回升 吁以现金参与|聂振邦

撰文: 聂SIR
出版:更新:

刚过去的2022年首季,新股市场以“惨淡”来形容亦不为过,单以数量而言,1至3月相对上市新股有4、3和9只,合共16只,而于2021年则为14、7和11只,合共32只,反映总数减少一半。回顾2019年以来的首季数据,新股数目为35、39、32和16只,可见近四年普遍首季数目超过30只是常态,今年数字就是异常地低。2022年1月数字的差别最明显,同比减少超过71%;至于2月和3月的分别减少略多于57%和减少略多于18%,3月的差距显著收窄,是否意味著新股市场有望回暖呢?

上月31日共有5只新股挂牌。(资料图片)

三月普遍逾十只新股上市

笔者认为暂时仍不宜太早下结论,参考2021年3月最后五个交易日有5只新股上市,今年同期亦有5只上市,至于2019和2020年同期分别有5和1只上市,反映近四年的3月临近尾声都是新股旺季。然而,于2019至2022年的3月新股上市数目为16、15、11和9只,反映在2019和2020年的3月其他日子,都有不少新股上市,仅见2021和2022年是3月临近尾声才“发力”,到底是这两个时期有较多新股愿意在港上市?值得反思。

新股表现欠佳见不良循环

市场上不少投资者认为新股上市数目较少,与大市表现有关,恒指由去年底报23,397点,至今年3月底的21,997点,累跌1,400点,跌幅为5.99%,是否表现欠佳值得相榷。于近四年的首季,表现最差要数2020年的累跌近4,590点,跌幅达16.27%;但当年首季却有39只新股上市,录得四年同期数目最多。当然,若大市投资气氛,新股上市初期普遍表现欠佳,令投资者较难获利,将影响未来认购新股意欲,从而潜在上市公司会考量IPO集资时或受影响,故此在港上市意欲亦会减少,形成不良循环。

今年首季挂牌新股,大多数难让投资者以获利。(资料图片)

首季上市新股近七成破发

若以2022年4月1日收市价计算,今年首季已上市的16只新股,已“破发”的有11只,若以上市后高位相对上市价,表现最好的竟是上市仅两日(3月31日和4月1日)的力高健康生活(2370),曾高见8.59元,较上市价4.1元高近1.1倍。第二和第三表现优秀的是在3月30日和1月17日上市的海螺环保(0587)和德盈控股(2250),最多较上市价高出51%和35.12%。不过海螺环保以介绍方式上市,不算是IPO股份,所以期内第三表现优秀的IPO股份,已是最多仅高上市价21.31%的环龙控股(2260)。

撇除三只以介绍方式上市股份,以及一只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上市股份,实则今年首季只有12只IPO股份,高位较上市价最多高出一成或以上只有四只股份,除了上述的力高健康生活、德盈控股和环龙控股,余下汇通达网络(9878),但仅高13.95%而已。意味著在12只股份之中,多达2/3是投资者透过IPO认购而又获发股份时,赚幅少于一成。不过实情是其中最大升幅只有4.03%的瑞科生物─B(2179),扣除交易费用后,几乎无利可图,这显然是散户在今年首季无意购认新股主因。或许随著上述倍升新股出现,第二季可望新股上市数目增加;但考虑到损手风险仍高,投资者认购时尽量以现金进行为佳。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华盛证券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