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经济学供求理论 投资股票时便可无往而不利?|聂振邦
今日又与大家分享对技术分析的见解。探讨股价变化的本质,就是与股份供求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先看股价上升的原因,简而之言是股份“供不应求”的结果,可以分为两部分解读,其一是股份需求增加,表示市场上于某股份出现大量买盘;其二是股份供应减少,理论上除了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否则已发行股数不会减少,意味著股份供应量普遍时间是不变的。然而,关于股份的供求关系,都是指向股份的街货量,却非上述提及的已发行股数。根据港交所的《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市值为100亿元以下,公众持股占比不得少于25%;若市值为100亿元或以上,公众持股占比也不得少于15%。
留意公众持股占比下限
现于港交所上市股份超过2,500只,其中超过2,000只市值少于100亿元,占比高约八成,可见普遍股份都适用于公众持股占比不少于25%的规则。留意于新股市场,绝大部分股份之招股规模安排,占发行股数正是25%,暗示高达75%股份为非公众股东持有,表示街货量仅为发行股数的1/4。以某股份之发行股数为10亿股作例子,倘若全数为公众持股,街货量便是10亿股,这样会有充裕的股份在市通上流通,股份出现“供不应求”的机会极微。不过市场上不少股份的公众持股占比只有25%,相对上述例子,街货量降至2.5亿股,股份见“供不应求”的机率将大幅增加。
从经济学了解供求看法
当街货量偏小,并且若大量货源在大户手上之时,就是本文开首指出股份供应减少的情况,坊间称为“货源归边”,若嫌此说法偏向负面,则可表达为“街货集中度高”。不论上述哪种名称,都是指向散户能买入股份的难度增加,若当时有大量买盘出现,股份稀缺会令股价被推高,于经济学层面,由于买入股份的成本增加,会令部份投资者失去买入股份的意欲,从而令“供不应求”的差额收窄,最终达致供求平衡的局面,届时股价会被视为处于合理水平。不过以上经济学立论,有一个前设,就是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交易股份都是出于理性判断而产生的行为结果。
实际股价往往偏离估值
但相信大家也意识到,股票市场本身就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交易行为,因此经济学所指的股价合理水平,以及供求平衡的状态,实际难以存在。例如于2021年2月5日上市的快手-W (1024),上市价为115元,首日开报338元,较上市价高近1.94倍,当日股价一度高见345元,升幅扩大至2倍,最终收报300元,仍较上市价高逾1.6倍。相对发行股数约41.08亿股,当时市值约12,325亿港元。早于同年1月下旬快手IPO保荐人之一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的分析师对该公司的估值在700亿至970亿美元之间,即上限估值折合还不到7,600亿元 (相对股价为184元),可见首日上市之市值已较估值高近六成三。
分析上市时街货集中度
快手的上市前投资者连同招股规模录得公众持股占比为68.51%,合共达28.14亿股,表面看来大量股份在市场上流通,但考虑到禁售期因素,实则仅约2亿股可于上市首半年在市场交易,占发行股数只有4.87%。再者,即或计及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街货量仅约2.55亿股,大户却持有其中约2.38亿股,街货占比为93.55%,高于九成反映货源已被极度归边,故此造就出较上述分析师之估值上限高逾六成的股价大升奇景。但毕竟大户也应留意到股价处于极不合理的高水平,止赚离场的诱因大,以截至上市首日的价量数据分析,理应上市首月股价失守200元机会大。
然而,因2021年2月17日或之前科技股仍见大受追捧,令快手一度炒高至417.8元,到了2月下旬起股价才渐见回落,直至5月31日才见首度收低于200元,收报194.30元,较预期失守日子,迟了三个月才出现。其后股价跌势未止,于7月26日甚至收低于上市价115元,报114元,更于8月20低见64.5元(2021年低位),而此股的合理值却不少于137元,可见其股价表现,一直周旋在投资者极度亢奋与极度悲观的情绪之间,仅有极短日子股价是处于与基本面相乎的合理水平。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华盛证券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