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风气盛行下 国寿与平保 谁较具杀伤力?|郑昆仑

撰文: 郑昆仑
出版:更新:

低市盈率(高息率)的股票少人进行关注, 相反高市盈率(超低息率)的人气股份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行抱团式炒卖。这个大概是近几年中港两地股市(俗称AH两个市场)的其中一个现实。大户敢重仓持货的股份类别有限,同时区内涉大量游资,令情况更加极端。

中港股市抱团风气

近年坊间常常说的抱团股,一些特征可能包括以下:1)股票所涉的行业发展具备亮点,又或者是涉较少的行业问题;2)股票能够吸引投资者的亮点比较上简单易明,又或者是容易被传媒以及KOL作大量宣传;3)尤其是中港两地近年多个行业涉及不少结构性风险,因此其余看似比较上安全的版块便容易吸引大量基金以及散户投资者。

一个很讽刺的例子便是今年年初的ATM(阿里、腾讯、美团)当时仍贵为热门的抱团股(所谓的必买股)。由于近大半年内地浮现反垄断政策风险,再加上自今年2月中以来股价跌多升少,因此坊间的抱团股重心已不知不觉转至体育服装、物管、生物科技、电动车等等的版块。

尽管如此,今天仍有不少投资者重仓ATM,只不过近期坊间炒卖的想法以“贪平搏反弹”心态居多。然而,今天看似便宜了的股票去到明天亦有可能更加便宜。市场内不同人总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些事情各花有各眼。

中国人寿(2628)上周公布,今年上半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共约4426亿人民币,同比上升3.4%。(资料图片)

国寿已out? 输钱远不及“抱团股”平保

不妨拿国寿(2628)近十几年的发展作为一个教材。对于2005至2007年的中国概念大牛市,当年坊间必买股份应该包括国寿、中移动(0941)、中石油(0857)等大型国企股份。至于当年的大牛市环境几乎是含有中国(China)两个字便有人去炒卖。即使以中国无限增长(China Growth)为主题的牛市在2008年年初结束了,2008至2015年期间仍有不少投资人对国寿等股份不离不弃。

然而,尤其是自从2015年出现的大升大跌市之后,对国寿仍有兴趣的投资者明显减少。至于近大半年中港两地的基金其实比较上少持有金融股。即使一定要配置金融版块,主要的抱团股亦离不开中国平安、招商银行(3968)和友邦(1299)。至于为何区内基金不太想投资国寿以及四大国有银行股(尤其是中行更加少人持有),个中原因并不好说(一说出来就不只是财金问题了)。

自从2020年年底至今,中国平安的股价从95.0港元下跌至7月16日的73.4港元,累计跌幅达22.8%。同期,国寿的股价从17.1港元跌至14.0港元,累计跌幅达17.6%。

中国平安(2318)公布公司各大子公司于今年上半年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合计为4,222.1亿元(人民币,下同),去年同期为4,452.4亿元,同比下降5.17%。(视觉中国)

平保过去五年跑赢 踏入今年何以转弱?

一般而言,中国平安的营运策略较具弹性,而且总体管治水平较佳,这亦可以作为部份解释尤其是自2016年至2020年股价跑赢的原因。另外,中国平安亦有投资一些新经济资产,在腾讯(0700)以及阿里(9988)被纳入国企指数之前,中国平安一度被视为托起国企指数的半只科技股。2015年年底直至2020年年底期间,国寿的股价从25.1港元下跌至17.1港元,累计跌幅达31.9%。同期,中国平安的股价则从42.9港元上升至95.0港元,累计升幅达121.4%。

尤其是踏入牛年以来(今年2月中起),似乎不少新经济资产的势头开始转弱,而这或多或少影响到作为半只科技股的中国平安。再者,近1至2个月深圳相关的资产表现异常疲弱。有经验的投资者只要查看深圳国际(0152)、万科(2202)、深圳控股(0604)自今年5月份迄今的股价表现,大概会感受到情况有点儿“怪怪地”。以深圳为基地的中国平安,或者难以独善其身吧。另外,中国平安近期亦涉及出资协助中央处理北大方正的问题,亦可能影响其盈利前景。

由于主动型基金近年偏向持有中国平安,而不是国寿,因此今年令抱团投资者输钱较多的反而是坊间认定是好股的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的息率水平大约是3.5%,而国寿的息率水平大约是5.5%,表面看息率水平其实不低,只不过买卖金融股的正常理由不会只是为了收息吧。再者,相比国寿涉更高息的国企股,市场内仍有很多选择。

【财经专栏】“仑”理讲价.郑昆仑(CFA)|善恒证券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