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零售步内卷2.0! 京东攻港 王维基应战藏必杀技|财经解密

撰文: 刘兆仪
出版:更新:

当本地零售业的现状仍在寒冬挣扎,一记重拳再度撼动市场!内地电商巨头京东上周强势攻港,更与HKTVmall母企香港科技探索CEO、人称“魔童”的王维基隔空交火!这场“口水战”背后反映了内地企业对香港市场的积极布局。而本地零售业进入“内卷2.0”模式,王维基也展现了他一贯的智慧与策略,为未来做出了精妙的部署!

攻港“攻心计” 京东借王维基“过桥”

中资企业进军香港本非新鲜事,但像京东这般打锣打鼓,“挑机”又抽水,就值得一说。上周一,京东在旺角电器街悬挂巨型广告牌,以“唔卖得贵点够交租直接“挑机”丰泽、百老汇等传统实体店。据《香港01》了解,这笔广告费投放耗资逾千万。

线下叫嚣、线上动真格。京东在FaceBook(脸书)开贴表示“买贵就赔”之际,其App界面的设计与本地电商龙头HKTVmall也高度相似。此举可以说直接“惹”到了王维基。他火速在FaceBook重砲反击,还在业绩会上暗讽道“抄功课都要拣个成绩好嘅同学抄!”这场口水战迅速吸引大量网民“食花生”。

网络的世界有时太认真便输了。仔细一看,HKTVmall的介面设计其实没什么特别,京东此举有理由相信是“撩交打”、借机造势。须知道,有“魔童”之称的王维基,出名敢言又醒目,是本港商界的话题人物。京东今次藉王维基抢眼球,效果远超于在全港十八区放满广告牌。

本地零售业迎“内卷2.0” 陷双重挤压困局

素有“魔童”之称的王维基又怎会看不出京东的小心思,要说“抽水”,京东还要喊他一声“师傅”。从早期的城市电讯,到后来转型不再专注电视而是投入HKTVMALL,再到疫情期间生产口罩,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引起香港人的关注。王维基此次亲自出面回应,表示面对有人抽水造势,不回应反而对不起自己。况且“踢馆”这位不是什么“二打六”。京东是重量级的泰臣,与之相比,“本地姜”则相对势弱。

自疫情过后香港零售业面临结构性变化的困局,市场由“内卷1.0”转变成“内卷2.0”。“内卷1.0”主要是游客购买力下跌、港人消费降级,当中离不开中产移民、港人北上消费、负财富效应等因素。数据显示,去年香港零售业的销货价值超过3700亿元,较疫情前2018年约4850亿,跌超过2成。而最新公布,今年二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亦同比跌13%,连挫12月;餐饮业同样受到影响,去年食肆总收益仅约1090亿元,较疫情前下跌9.6%。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零售业的“卷”已经进入“2.0”阶段,内地品牌迅速攻入市场,从餐饮领域向衣、住、行全方位扩展,例如李宁、高德和小米等品牌。这些中资企业在内地的共通特点是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能够通过价格优势迅速占据市场份额。以京东为例,去年净利润超过413亿人民币,而HKTVmall的母公司香港科技探索则仅超过6600万港元。再进一步来看,京东手头现金有2414亿人民币(约2589亿港币),完全可以在香港这样的小市场中大打“银弹政策”。

另一边厢,消费者在选择网购平台时愈加重视物流速度和售后服务。京东拥有庞大的直营库存,并在柴湾增设了一个超过1万平方呎的营运中心,配备自动化分拣设备,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处理效率。相比之下,虽然HKTVmall也标榜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但主要依赖本地供应链,这可能使其在价格和运营成本上较输泄。至于在售后服务方面,传统的店舖维修服务成本高昂,而内地商户则提供本地退货及灵活的退换政策。

大敌当前 HKTVmall母企突豪派息

随著内地品牌在香港市场积极布局,香港零售业可谓雪上加霜。前一段时间外卖平台也经历了一轮“厮杀”,Keeta同样以“烧钱”的策略抢占市场大饼,最终导致Deliveroo撤出香港市场。前车可鉴,面对“内卷2.0”本地零售商怎么应招?全行的“饼”似乎难以做大,不再“缩”都算好消息。至于成本,本地人工、舖租贵,都是企业面临的“死症”。某连销餐饮企业CEO向《香港01》表示,只有降低租金才能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但这并非易事。尽管地舖租金有所下降,许多租约仍不包水电,并不完全适用。此外,业主为了维护店舖估值,宁愿空置也不愿意降租,而商场减租的难度更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地姜”应做好充分准备。然而,HKTVmall母企却离奇逆向操作,尽管去年业绩亏损,仍宣布派发“网购十周年特别股息”,每股0.38元,股息率超过25%。以王维基等大股东持有的4亿股计算,将获得逾1.5亿元股息。而早前HKTVmall母企回购近2.2亿股,注销后王维基的持股比例将增至约45%。

沙盘推演,这系列举措似乎暗示HKTVmall可能走向私有化,甚至“卖壳”。不禁令人猜测王维基是否已为未来的退场做好准备,或引入外援抗敌。这场“花生”的发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王维基是有头脑的人,这场“花生”的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