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时亨回流前奋斗史 “由透明人成为受人注视的人”|温多娜手记

撰文: 温多娜
出版:更新:

踏入2021年,相信不少人都为自己订下奋斗目标。前财库局局长、前商经局局长、港铁(0066)前主席马时亨便分享到自己的奋斗史,更向温多娜读者赠送一句名言,勉励一众港人继续努力!

今年愈来愈多港人移民,但相信在新地方揾工绝对不是易事。港铁前主席马时亨日前出席网上节目时,便分享到他在加拿大找工作的经历!

“自己一个人喺间房到喊”

马时亨1973年于香港大学毕业,加入美国大通银行担任分析员。他表示,在1976年至1979年期间,获公司委派至纽约,当时是拿著L-1签证到纽约工作,但L-1签证有一定限制,便是不能随时转工,只能在当地跟一位雇主工作。

所以,即使工作不愉快亦不能随便转工,马时亨忆述道,曾经在当地因为每日被老板责备而流下男儿泪,“自己一个人喺间房到喊”,当时并没有手机和电邮,“自己顾自己”,家人均在香港,当地朋友亦不多,只有自己好痛苦、好凄凉。

马时亨忆述道,在美国纽约打工时,因为每日被老板责备而流下男儿泪。(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因不获尊重 忿然辞职往加拿大发展

及后回港,马时亨与老板有一些争拗,结果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对老板说“我要炒你鱿鱼!”节目里,马时亨无解释原因,不过他就向温多娜透露,辞职的原因是因为上司未有履行说好的事,感觉不获尊重,结果决定离开。

马时亨坦言,其实当时是有“后路”才敢贸然辞职。他当年只有27岁,但太太在加拿大的银行工作,即使他回到加拿大找不到工作,笑言可以“食软饭”!

只不过,马时亨“食软饭”的如意算盘未有打响。由于当时他在大通银行已经工作六年,决定离职后前往纽约,与当地的高层交代原因。恰巧,当时加拿大分行的老板得悉他的离职原因后,便相约在加拿大会面。结果会面后,这位加拿大分行老板决定重新聘回他,“开心到不得了,离开间银行两个礼拜就请返我,唔使食软饭啦!”。

马时亨向温多娜分享自己的一个信念:“Never burn your bridge.”。(资料图片)

这一次经验之中,马时亨向温多娜分享自己的一个信念:“Never burn your bridge.”,也即是广东话的“好来好去”。结果大通银行前前后后聘请他三次,而他亦很感恩多年后在港重遇这位上司,“我多谢佢,因为如果没有佢,我便不会去加拿大另谋发展”。

人离乡贱 职场、生活均遭歧视

马时亨这样说绝非戏言,他后来到加拿大的证券公司工作,担任银行业分析员。可是“人离乡贱”,在加拿大不论在职场或日常生活上,黄种人难免会受到歧视。他曾经与加拿大四大银行之一的代表会面,于数十人的场合上,完全没有人理会他,“完全当你透明,𠮶种感觉好惨。”

马时亨认为,人在外国被看低时,要有动力做得更好,排除白眼,便有机会出头。(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在外国被看低时 要有动力做得更好

经过一番努力,加上天时地利配合,在1984年马时亨当选加拿大银行首屈一指的银行分析员,是由众多基金经理中选出来,证明其他分析员都十分尊重他。马时亨认为,人在外国被看低时,要有动力做得更好,排除白眼,便有机会出头。他坦言,自己工作数十年,最开心一定是在加拿大的那段时间,因为他由一个透明人成为一个受人注视的人!

他更向温多娜分享一句名言,是现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父亲、前加拿大总理Pierre Trudeau的名言,”Luck is where opportunity meets preparation.”。马时亨坦言自己一向积极、正面,深明这份态度对自己有帮助,加上已经有家庭,要有承担,亦变成动力。而性格(Personality)在工作上亦非常重要,要与人合作、谦虚、不要自以为事,都是成功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