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屋上市】食穷间舖只属幻想? 招股书揭“炼金术”赢快餐店
食放题除了饱肚,“回本”亦是一大目标,不少人更不惜食少一餐“留肚”备战。不过这种想法很可能只属一厢情愿,近日“元祖级”日式放题集团大喜屋申请上市,招股文件就揭示即使有不少食客锐意“食穷间舖”,公司真正落袋的利润亦高达11%,意味其将收入转化利润的比例更胜一般快餐店,可说是餐饮界的王牌炼金术师!大喜屋占据香港日式放题市场近4成收入,去年溢利高达9,220万元,旗下13间分店更是稳赚不赔。但放题模式既是优势也是局限,公司未来能否延续增长神话,好视乎两大关键。
香港人食放题到底有几癫?根据大喜屋招股书数据,去年全港日式放题餐厅的市场收入达到21.8亿元,相当于740万名香港人每年都至少会吃一餐。难怪有网民笑言,港人食放题不仅不能“食穷间舖”,反而“食到间公司上市”。
拥12间放题店 市占率近4成
2010年成立的大喜屋可谓“放题界”吸金之王,由中环起家,至今已坐拥12间放题餐厅及1间自选菜肴餐厅,雄据香港日式放题市场近4成收入。截至今年3月底,大喜屋去年溢利达到9,220万元,同比急增1.47倍,收入则增加17.6%。
不过溢利同比翻倍,并非因为香港人过于暴饮暴食!由于公司曾于2018财年向部分员工及合作企业派发股份,以作激励之用,造成总值约3,600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但去财年则未有此安排,令开支同比大减,变相推高去年溢利。
相关文章:【大喜屋上市】12间放题店全线赚钱 呢间分店你估唔到咁好揾
如果撇除此项因素,以其他一次性开支,公司去年经调整溢利为9,871万元,同比增幅达34%,依然毫不失礼,劲过翠华(1314)的8,020万元,但就少于大快活(0052)的2.16亿元、太兴(6811)的3亿元及大家乐(0341)的5.9亿元。以账面数字比较,大喜屋的规模明显不如其他餐饮股,但其收入的“含金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纯利率胜太兴逾倍 员工开支比例低
以纯利率计,翠华仅4.4%,太兴仅4.9%,大快活6.8%,大家乐亦仅约6.9%。反观大喜屋去年经调整纯利率高达11.8%,同比升1.5个百分点,仅跑输一品鸡煲母企一品发展(6862)的13.1%,所以若以“食穷间舖”为目标,放题其实属于高难度挑战。
纯利较高,与日式放题模式或许不无关系,刺身、寿司、天妇罗等日式料理的烹调工艺,与传统餐饮相比较为简单,令放题餐厅只需较少人力即可运作。根据招股书,大喜屋去年员工成本为1.95亿元,占收入23%,而过往3年该比率均于2成左右徘徊,显着低于太兴的33%及大家乐的30%。
虽然海鲜刺身的来货价较高,令大喜屋去年食品及饮料成本占收入比率高达44%,远超太兴及大家乐的约28%,但放题模式同时有利公司将成本转嫁食客。此外,由于大喜屋可说是放题界的“巨无霸”,大量采购令食材成本连年下降,去年食品及饮料成本占收入比例,已同比下跌3个百分点。
放题主打晚市 翻台率易触顶
但投资新股,着眼过去倒不如放眼将来。大喜屋的纯利率远胜一众餐饮股,当中一大因素是公司主打放题模式,但这一点却同时可能是公司的“软肋”。虽然大喜屋几乎全线分店均有提供午餐,但就未有午间套餐菜单,令公司的主要战场集中于晚市,然而由于一轮放题动辄耗时2小时,变相为翻台率“封顶”。公司去年平均翻台率仅得2.6次,低于太兴的5.4次,故此公司要保持增长,最可行的方法除了加价,便是继续加开新店。
每个屋苑有一间大家乐、大快活,对不少人来说正常不过,却未必人人都接受楼下有间大喜屋。故此,放题模式虽然带来较高纯利率,却可能限制了大喜屋的扩张潜力,反观快餐店虽然纯利率较低,却可凭借大肆扩张“密食当三番”。
旺区已插满旗 扩张需考眼光
过去大喜屋于各个主要旺区大肆“插旗”,现于旺角、尖沙咀及铜锣湾已分别有4间、3间及2间分店,未来必须另觅“地头”发展。大喜屋于招股书透露,计划于2021财年前加开5间放题餐厅,全数位处新界区,意味公司拟将战场转移至非传统旺区。但对比起人流有保证的购物区,于住宅区甚至商业区开店,对管理层的眼光将是更大考验,要维持“稳赚不赔”神话,挑战肯定不会低于以前,是大喜屋业务前景的一大关键。
另一关键,则是大喜屋能否突破放题框框,寻找其他增长动力。2017年,大喜屋以“岩盐”品牌开设首间日式自选菜肴餐厅,去年其经营溢利同比升1.8倍至794万元,但占整体不足4%。公司计划于上市后加开两间自选菜肴餐厅,意味公司或寄望传统餐厅接力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但在放题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喜屋,能否于传统餐厅复制其成功方程式,仍然言之尚早。
新店装修极烧钱 流动性依赖融资
增长前景存不少挑战,而大喜屋投资新店之成本,亦不容低估。由于放题店较快餐店更重视楼面装修,大喜屋去年折旧费用高达8,290万元,同比大增3成,占收入百分比11.6%,高于太兴的4.7%、大家乐的4.1%超过一倍。但随着餐厅及食物工场老化,估计未来折旧费用将会继续攀升。
新店开张、旧店装修,通通都是“烧钱游戏”,恐怕将会令大喜屋的资本开支居高不下。公司透露,有意于上市后加开8间新店,涉资介乎500万至1,920万元,并翻新4间现有餐厅,估计总成本高达4,400万元,更打算以上市集资建立中央厨房。换句话说,大喜屋于上市后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投资扩张期,难以压低资本开支。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喜屋去年录得2,440万元净流动负债,并坦言其流动性将须倚赖业务现金流及外部融资,例子是计划加开的8间新店中,有5间均须依赖是次上市所筹集资金。换言之,一旦公司开新店的如意算盘未能打响,其扩张步伐可能受阻,甚至令现金流周转受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