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赚第一桶金 怡和风云二百年
曾是香港第一大英资行、香港大地主怡和,可谓见证香港从开埠以来的发展。
事情要从1817年讲起,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从东印度公司离职,做过多间公司,1825年与英国公司印度士坚拿(INDO─SKINER)在孟买合组渣甸士坚拿洋行(Jardine, Skinner &. Co.),向中国出口印度鸦片,很快成为重要贸易公司。
威廉渣甸1817年创业 1832年办渣甸洋行
第一桶金成功,1832年威廉渣甸与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在广州创办了渣甸洋行(JARDINE─METHESON & CO. LTD.),亦即是怡和的前身。
初期渣打洋行主要从事鸦片和茶叶买卖,1839年林则徐禁烟,威廉渣甸亲自游说英国政府向清廷开战,以得到香港作为贸易据点。1841年香港开埠,渣甸投得香港史上第一幅拍卖出售的土地,1842年正式将总部迁到香港。
1841年迁来港 业务开始多元化
至于为什么渣甸会变怡和呢?其实广州十三行之一怡和行是渣甸洋行的合作伙伴,是十三行的龙头,后来渣甸迁港为了提高声望,就将中文名改做怡和洋行。
更名后的怡和洋行亦开始转行,贸易货品更多元化,后来在1872年放弃鸦片业务,开始涉足铁路、银行、机械业务。
怡和蒸蒸日上 “耆紫薇”功不可没
置地是怡和大班詹姆士凯瑟克(James Keswick)1889年与九仓创办人保罗遮打(Catchick Paul Chater)共同创办。怡和由渣甸家族转为凯瑟克家族,原来由“耆紫薇”开始。耆紫薇是Keswicks的音译,即是威廉渣甸姐姐的外孙William Keswick。耆紫薇接掌怡和洋行之后生意蒸蒸日上。1958年,凯瑟克家族更买入了渣甸家族在怡和的所有股份,正式成为怡和的大股东。
詹姆士凯瑟克与保罗遮打创办了置地之后,大量收购核心商业区地皮,令置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香港首屈一指的地产商。至此怡和势力遍布中国,更在广告中表示:“在中国任何地方,哪里有贸易活动,哪里就有怡和洋行。”
从贸易变大地主 康乐大厦为人熟悉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怡和在50年代再次起飞,太子大厦、文华酒店以至铜锣湾的世界贸易中心 ,都是香港经济发展重要的标志。
怡和曾是铜锣湾的大地主,1841年买入的货仓土地就是位于铜锣湾东角,至今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都保留了历史痕迹。后来亦成为中环大地主,其中怡和旗下置地于1973年建成的康乐大厦(现称怡和大厦),是香港首幢摩天大厦,它的圆形窗户设计最为港人熟悉。
1972年不费一金吞牛奶公司 成佳话
1972年置地开始收购牛奶公司的商业战,以换股方法不费一元现金就夺得这间规模庞大的公司,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但登顶之后少不免要下山,公司亦进入盛极而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