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先还是蛋先:足以令理学院收生比炒股学院多的问题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为了香港社会的长远发展,近年来一批有识之士不遗余力,为推动本地创科发展出谋划策。港科院院长徐立之应算是当中的佼佼者。

科技大学大资优教育发展中心,招收本地对数理有兴趣及成绩优良的高小及中学生入读。(梁焕敏摄)

徐院长一贯视创科产业活动为“下游”,并认为其竞争力取决于“上游”基础科研成果的转移,因此他的建议多是以技术供应为先。例如,他曾表示一些优质科研计划因为资助短缺而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希望政府增加投放于“上游”研发活动的经费,将相关资助提升至可与跟周边地区媲美的水平,以便争取人才和提升优势。

有蛋,就会孵出小鸡,一直看似顺理成章。但现实世界很喜欢跟人们开玩笑,正当香港希望在科研上加把劲的时候,相关专业教育反而呈现出凋敝的征兆。

今年三月,香港大学理学院打算从2018/19学年起取消“天文学”、“数学/物理学”两个本科主修,原因是修读的学生数目长期偏低,对教学资源运用构成“不利”的影响。而早些时候,香港浸会大学甚至发生过直接取消物理学资助学士课程的事件。

与创科相关的学科频危,很多人都归咎于社会“过分功利”的心态。当中不少以学生为批评对象,要求他们不再按纯粹“钱途”选修科目;而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则选择谴责学院,指大学应该保有多元的知识,并认为如果按照学生偏好行事,不如开设“炒股学院”。不过,大量毕业生学非所用,又是否大家乐见呢?除了“愤怒”以外,香港人总不能束手无策。

港大校友、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右)去信予港大校长马斐森,批评理学院院长Matthew Evans有意定取消两个主修学科(天文学和数学/物理)属于越权。(资料图片)

年来,科学家通过仔细研究鸡蛋的形成过程,使人们对“鸡先还是蛋先”这个千古谜团有了不同的认识。英国雪菲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鸡蛋的形成与一种在鸡卵巢内的蛋白有关,提出先有鸡才有蛋之观点。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重新认识基础科研与技术的关系,香港或许有望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直观印象中,为人们揭示新知识的是科学,而技术进步是由科学的发展引领。人们有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利用的技术多以科学为基础,需要从有组织的研发活动中获取。

但实际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并非单向,而是相互交织。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技术突破往往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今天广泛应用于航空和高铁领域的空气动力学,最早可追溯至十七世纪,但它的快速发展,则是二十世纪飞机翱翔天际之后的事。出于理解技术原理的需要,科学的发展日益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进步的一种响应。换言之,今时今日的基础研究,其实深受产业层次的开发活动影响。

 

港府计划建立大数据分析及云端平台,推动数码政府服务。(资料图片)

开发过程中技术进步的一种响应。换言之,今时今日的基础研究,其实深受产业层次的开发活动影响。

这意味著甚么?就是轻视“下游”,“上游”终究不能独完。缺乏“下游”提供研发目标,会收窄“上游”潜在的拓展空间,甚至使之迷失方向。最直接的体现为“上游”不能产生相应的长远经济价值,仅能依赖庞大的公共资源维持。此外,当“上游”吸纳本地科技人才的能力相当有限,再加上市场的研发需求疲弱,学生不会愿意投身于科技领域,大学里的相关学科必然走上消亡之路,基础研究顿成无本之木。

是时候改变了!香港创科发展问题的实质,乃“下游”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活动不足,应改从技术需求层面著手解决。这不是在贬低“上游”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基础研究不仅是破解“鸡先还是蛋先”一类疑团的钥匙,更是长远生产力水平跃升的动力来源。正因为“上游”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香港才有必要固本培元,利用“下游”来保证“上游”的持续发展。

一旦香港建立起一个活跃的创科产业,大量优质的职位空缺就会涌现,理学毕业生不愁没有一展所长的机会。届时,无论香港青年是否“过分功利”,都会在强大的经济诱因牵引下为香港创科作出贡献,崇尚才能与努力的风气就有条件形成。而且几乎肯定的是,理学院将会比炒股学院流传出更多振奋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