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洗牌】供需状况双重改善 世界航运巨企迎来复苏的曙光?
内地航运巨头中远海运﹙1919﹚以超过3成溢价收购东方海外﹙0316﹚,涉及金额达到492亿元,是去年韩国最大航运公司“韩进海运”(Hanjin Shipping)身陷债务危机宣告破产后,业界另一单超大型收购行动。
由于全球航运业仍身处低谷,中远高价收购同业,难免惹来市场哗然。背后的考量,莫过于憧憬欧美经济持续回稳,加上航运巨企加快并购整合,航运供需逐渐步向平衡。
全球货柜需求量 升幅料高达4%
航运界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后一直陷于下行周期,被业界视为航运业指标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BDI)更由2008年的11600点,下跌到2016年2月时最低的290点。但该指数渐渐回升,于去年底和今年3月,两度突破一千点水平,反映航运业开始触底回升。大行摩根士丹利更预期,航运业已步出最严酷的寒冬,开始转强,更预计到2018年底,航运业会迎来一波顶峰。
航运业有望走出谷底,跟供需两方面的改善都有关。首先,贸易需求呈周期性,跟全球经济和制造业周期密切相关。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告便指出,美国经济的增长令中国至北美航线出口货量大幅回升,料中国货柜运输市场将持续复苏。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Maersk﹚亦预测今年全球货柜需求量将增加2%至4%,比去年1.5%至2%的增幅高。
随著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同步复苏,市场普遍相信全球经济增长未来一段时间都可以持续,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便预期未来两年主要经济体都可以获得不错经济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全球GDP增长分别为3.1%和3.3%;经济向好,将令全球货运需求有较大的上升。
拆船、并购 消化过剩运载力
需求逐渐回升,航运业的供应过剩问题亦见改善。过往国际航运界曾于2010年和2013年出现了两次集装箱船订购潮,令全球商用航运总运力过去十年大增50%,是近年“航运寒冬”的一大原因。但痛定思痛下,航运公司近年新船订购量大减,“去运载力”进度亦积极,拆船纪录屡创新高。2016年拆船率便占市场运载力约3.3%,预计此趋势会持续,渐渐消化多余的运载力。
除此以外,全球航运业近年也爆发并购潮,包括韩国Harim集团于2014年以约8.9亿美元﹙约69.2亿元﹚收购泛洋海运(PanOcean);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 SA.)于2015年以24亿美元﹙186.7亿元﹚收购东方海皇集团;马士基于去年以逾约40亿美元﹙约311.2亿元﹚收购汉堡南美航运公司(Hamburg Sud)等。至于亚洲地区,除了今次中远集团收购全球第七大航企东方海外,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3家大型海运企业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亦于差不多时间﹙7月10日﹚宣布合并货柜船业务,成立新公司“Ocean Network Express”(ONE),运输能力约占全球市场7%份额,位居第6。
一连串的疯狂收购合并令国际航运业大洗牌,麦肯锡航运板块主管SteveSaxon便形容︰“3年前,全球排名前20的集装箱船航运公司中的8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行业呈寡头垄断
航运业整合浪潮的结果是,行业的集中度更高。Saxon指出,现时,全球前五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市场占比总额已超过60%。
这股剧烈的并购潮,除了令航运企业取得更大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外,也减少了航运上的竞争。现时超级集装箱运输公司可分为三大联盟(2M、OCEAN、THE),合共占了全球约四分三的海运市场。Saxon称,这可以令船公司赚取更多利润,能够连接世界各地货物的网络效应,令集装箱船板块业务获得真实的规模效应。
供需改善,令货柜平均运价终于有所回升。全球货柜运价指标哈珀彼得森指数(Harpex)由今年头的319点,一度回升至5月的533点,是2015年10月以来的高点。一改2012年后,哈珀彼得森指数大部份时间低于450点的局面,显示世界航运业,在多年的低迷后,或许见到了复苏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