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购东方海外 扩大航运版图 料成业界第三大巨企
内地大型航运国企中远海控(1919)联同上港集团,拟以每股78.67元收购本港航运一哥东方海外﹙0316﹚,涉资金额达到492.31亿元,震惊市场。受消息刺激,东方海外股价今日狂飙20%至72元,经已贴近收购价。
虽然全球航运业尚未走出谷低,但过去两、三年,业界巨头纷纷斥巨资作并购,为求扩大市占率,同时也希望透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加强竞争力。分析指,中远海控收购东方海外后,将拥有逾400艘船和逾240万集装箱(TEU)的运能,只落后于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成为航运界又一巨头。
中远海控出手如此“阔绰”,与目前航运业吹淡风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全球经济步入“三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航运业复苏迟迟未出现,在运力严重过剩下,运价因而大跌。
去年8月全球第七大、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韩进海运”(Hanjin Shipping)更因身陷债务危机而宣告破产,震动市场。
航运业近年爆“并购战”
在航运业“供应过剩”的时候,全球的航运巨擘要进一步发展,当然不宜再订造船舶,反而纷纷加强并购重组,以扩大市占率,同时希望透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加强竞争力。
事实上,过去两、三年绝对是集装箱航运合并的热潮。麦肯锡公司的航运板块主管SteveSaxon近日在新加坡一个航运论坛上便表示︰“三年前,全球排名前20的集装箱船航运公司中的8家已经不复存在了。”以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A.P. Moller-Maersk)为例,去年宣布斥资37亿欧元收购汉堡南美航运公司(Hamburg Sud);又如全球第三大航运公司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 SA.)也以24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的东方海皇集团。
中远与中海系重组
国际航运界大哥纷纷有动作,中国的航运业巨头自然不会“望天打卦”。一方面,中远与中海系于2016年初通过国企重组方案,合并成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多间上市子公司亦有重组动作,分别专注集装箱航运业务、码头业务、航运金融平台等。
另一方面,自然是加速并购。今次“看上”十大航运公司、华资的东方海外(0316),亦合乎战略。翻开东方海外年报,截至去年底,集团拥有96只船舶,运载量约57.4万个标准箱。虽然东方海外的市占率只有约2.7%,少于中远的7.5%,但两间公司同属全球第二大的海运联盟“大洋联盟”﹙OCEAN﹚成员,并购后可令中远的市占率升至10.2%,合共拥有逾400艘船和逾240万集装箱(TEU)的运能,仅落后于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料可成为全球第三大航运企业。
并购符合“一带一路”战略
是次收购除了是“商战”外,相信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息息相关。要落实当中“一路”(即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量基础建设,更好的码头覆盖和航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运量需求也将反过来惠及航运业。
事实上,中远系旗下中远海运港口﹙1199﹚于年报中清楚表示,布局以“一带一路”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对东南亚、中东、欧洲等海外新兴市场和区域内市场的投资开发力度,努力实现从立足中国到全球布局的转变。”
2015年,中远海运港口、招商局港口和中投海外便组成合资公司收购土耳其Kumport码头股权;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再跟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和跟和记黄埔合资经营荷兰鹿特丹港货柜码头。这次中远集团收购东方海外,外界预期东方海外由远东至澳大利亚和至美国的强大业务将大大提高中远集团的国际竞争力,预计会令中远集团在美国市场份额增加一倍,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第二大航运公司和出口商品第三大航运公司。
沈庆洪︰增加话语权
腾祺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董事沈庆洪亦明言,中远系以如此高的价钱收购,明显想整合市场,“航运通往不同国家,出口、入口都依赖它,如果船公司被其他国家控制,等于‘揸住条颈’。所以今次收购,不论是营运上、政治上都有统一版图、做大做强的意味,增强话语权。”
他续称,不排除中远系还会继续收购,但眼光未必会再放在香港市场,“太细的公司,中资不会感兴趣,香港一哥东方海外的市占率只有2.7%,已不算特别高,其他再细只的航运公司,他们未必感兴趣,可能会选其他地区的航运大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