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识深事|深圳首栋“摩天工厂”汇逾百企业 公司排队等“上楼”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深圳宝安区正探索“工业上楼”计划,在茅洲河畔,一座23层高的科创大厦平地崛起,其分布了过百家高端制造企业,楼上由工人操纵机器搞生产,楼下则成为产业工人们休闲使用的图书馆、咖啡厅等各种公共文化设施,构成了最特别的“摩天工厂”。《南方都市报》近日揭秘了这个有种时空错乱感的建筑物,其中业者表示,厂房早已饱和,有企业甚至要排队“上楼”。

摩天工厂楼上由工人操纵机器搞生产。(南方都市报)

2019年7月,宝安区多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工业上楼”,而上述摩天工厂正是以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工厂的限制,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实现从“招租难”到“难找租”的转变。

有份参与创建摩天工厂的深圳市全至产业新城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楚恒表示,这个产业园原只有5万平米空间,但通过向上生长现拓展到15.5万平米,厂房早已饱和,一间“专精特新”的企业更只能暂时屈居楼下,排队“上楼”。

摩天工厂有的图书馆等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南方都市报)

摩天工厂亦产生不少化学效应,据位于8楼的深圳市诚之益电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晓新介绍,以前工程师们拿着图纸在研发部门和生产线来回设计、验证、调试,反复折腾可能已没了两三天,可现在客户和设计师在左边的会议室谈,工程师就在右边的车间试,一个无人机的线路板最快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甚至当天就能实现量产。同时,摩天工厂还打破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如诚之益电路正和楼上的一家激光公司联合试验一项技术合作,倘成功对其两行业将会是颠覆性的,“要是放在以前,我们就是根本不会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深圳市日新益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祖兵则表示,他2013年从日本学成归来后曾在其他园区开办工厂,但因空间不足只能将厂区分为几处,管理成本徒增。但2018年经友人推荐,他与摩天工厂“一见钟情”,目前在20楼租下了3600多平的空间,当中四分之三用作车间,全部生产皆在此完成。

以摩天工厂为核心的全至科技创新园。(南方都市报)

报道指,在深圳核心城区福田,聚集了数十栋以总部经济为特色的税收“亿元楼”,而宝安区以摩天工厂为核心的全至科技创新园,去年也有高达30多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惟摩天工厂落成前,该工业园的年纳税额还仅有600多万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与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鎏认为,“工业上楼”是产业空间的创新模式,为破解大城市中土地和产业承载空间不足等诸多难题提出一条解决路径,也以高标准、严要求与产业集聚效应倒逼和推动了工业用地单位产出的创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