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大暑“三高”天气易心烦失眠? 中医推介清热养阴汤水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中国以农立国,古人为了适应天时地利,收成更多的农作物,于是制定了廿四节气,用来指出一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规律。本月22日为廿四节气中第12个节气“大暑”,到底大暑的含义为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大暑是否有特别注意的地方?

大暑是廿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每年7月22日、23日期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此时正是大暑。与小暑一样,大暑同样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表示天气炎热至极,迎来节气中的“三高”,即高温、高热、高湿。

上周日(11日)踏入三伏天,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除了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中国大部分地区日间都有35℃高温,甚至有机会升至40℃。同时,此时节正值雨热同季,雨量增多,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会更加频繁。

农民都会在大暑时节收割早稻。(新华社)

大暑时节是喜温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例如早稻、棉花等。俗语话:“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由于光照太强、雨水太多都会影响早稻生长,因此对种植双季稻的地区而言,适时收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更可以为双晚稻争取足够的生长期。

大暑有多个传统习俗,浙江台州沿海地区会送“大暑船”,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满各种祭品,并由渔民轮流擡着从街道慢慢运送至码头,再作一系列祈福仪式后,“大暑船”就会被渔船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寓意将“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祝福民众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台州沿海地区送“大暑船”习俗:

+3

山西、河南等地有晒伏姜的习惯,在三伏天时将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而成。伏姜对腹痛、腹泻、伤风咳嗽等有奇效,更有温暖保健的功效。至于在广东地区,民众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是药食两用植物,有消暑的功效,将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即大众所熟知的凉粉。

根据香港天文台统计资料,在大暑时节,香港最高气温可达34.7°C;相对湿度96%,降雨最多有195.1毫米雨量。

徐泽昌建议暑天汗出较多,或兼心烦多梦之人,可饮用冬瓜百合赤小豆汤。(龚嘉盛摄)

注册中医师徐泽昌博士接受《香港01》访问时提到,大暑天气炎热,暑气旺盛,人容易出现心烦、失眠,此时可服用冬瓜百合赤小豆汤以清热养阴,利湿除烦。

冬瓜百合赤小豆汤

材料:冬瓜一斤、荷叶1/4块、赤小豆30克,百合15克,莲子20克,瘦肉半斤

制法:冬瓜切件去籽;瘦肉切件汆水;剪开荷叶,用1/4张,洗净及浸软;赤小豆、莲子、百合提前洗净、浸泡1小时,然后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1.5小时,即可服用,可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清热养阴,利湿除烦。适合暑天汗出较多,或兼心烦多梦之人。

使用注意:素体虚寒、小便量多人士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