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木兰竟不是汉人?《木兰辞》与历代木兰形象转变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众所期盼的《花木兰》终于上映,撇开政治争议,这部真人版的故事也引发了华人不少的不满批评。尽管《花木兰》让迪士尼花了大笔金钱与心力,还是再次踢到铁板。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这位代父从军的奇女子呢?让我们从花木兰故事的源头—《木兰辞》,来寻找答案吧!

迪士尼翻拍花木兰,却再次引发华人的不满批评。(Facebook@迪士尼影业)

按图睇《花木兰》剧照↓↓↓

+12

花木兰故事之虚实

《木兰辞》又称为《木兰诗》,作者佚名,为诞生自南北朝期间的一篇长篇叙事乐府诗。唐宋以来,文人除了在《木兰辞》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增添内容外,也不断考据其创作年代背景。宋代文人程大昌(1123-1195年)在《演繁露》中分析:

“乐府有木兰,乃女子代父征伐,十年而归,不受爵赏,人为做诗,然不著何代人。独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知其生世非隋即唐也。女子能为许事,其义且武,在缇萦(西汉时有个名叫淳于缇萦的女子,为即将受刑的父亲求情)上”,程大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相当赞赏,不过他对其内容抱持怀疑,认为可能只是个寓言故事罢了。

程大昌接著论述:“或者疑为寓言,然白乐天《题木兰花》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又杜牧有《题木兰庙》,诗曰:‘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私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亦异哉!”

唐代时,木兰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唐人非常景仰木兰,便为她立庙祭祀。图为位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的木兰祠,唐代时就已存在。(百度百科)

程大昌根据《木兰辞》,以及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年)与杜牧(803-852年)有关木兰的诗作,怀疑木兰故事真伪。直到今日,学界对于《木兰辞》的创作时间与其真实性仍无定论。而目前学界有两派论点,一派认为其由隋唐时期的人所创作,另一派则认为其由唐以前的人所写成,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占大多数,目前教科书则普遍定调为北魏(386-534年)时人所创作。而《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罩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则认为是由唐人润饰增加的诗句。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吗?学者认为,北魏或许真的有个女儿代父从军,民间才会写诗歌颂她。推测诗的内容应是真实的,就是代父从军的故事是真,但她是不是叫木兰就不一定了。

立即点击下图睇花木兰替身有几靓↓↓↓

+19

木兰大概率是鲜卑人

而若依照《木兰辞》的历史背景,那木兰有很高的机率为鲜卑人。有学者进一步考究“木兰”这个名字,推测其有可能是汉语音译鲜卑语而来,为“Umran”,意思是富裕。而Umran在鲜卑语里,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姓氏。不过,北魏孝文帝(467-499年)推行汉化政策,将鲜卑姓改为汉姓,因此Umran这个姓氏改为哪一个汉姓已不可考了。

学者陈三平提到,西魏北周(535-581年)时曾有位名叫韩雄(?-568年)的将领,他字为“木兰”。一位将领以“木兰”为字,可见此“木兰”非彼汉人植物中的木兰。有意见认为,此处“木兰”是指鲜卑语中的雄鹿、麒麟,或是鲜卑族神话中带领鲜卑人离开山谷的神兽。

《魏书.序记》载:“圣武皇帝讳诘汾(北魏拓跋皇室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

无论“木兰”是否只是个鲜卑姓氏,或是其意代表鲜卑人尊崇的神兽,从诗句的描写,基本上就能肯定木兰应当是个鲜卑姑娘,那木兰又是如何变成汉人,冠上汉族姓氏“花”呢?这要从唐代以后的文人说起。

1998年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上映。(迪士尼官网)

唐代以后木兰的形象变化

唐代时,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已大受欢迎,并有许多歌咏诗作,其中较为知名的是韦元甫(710-771年)的《木兰歌》,他不仅率先提出“生女与男同”的看法,他也是第一个将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上升到忠孝的高度,成为后世木兰故事的核心基础。

到了宋代,由于战事不断,文人对于木兰则是关注她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知名词人李清照(1084-1155年)也留下赞美木兰的《打马赋》:“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借由木兰抒发北伐的豪情壮志。

明代始有“花木兰”

元代侯有造所创作的《孝烈将军祠像办正记》,其描绘的木兰可说是颠覆以往,内容增加许多《木兰辞》中没有出现过的情节,如皇帝想纳木兰为妃,而木兰则坚定拒婚等桥段。而让木兰姓花,则出自明代文人徐渭(1521-1593年)所著的《雌木兰替父从军》,在这出杂剧开头,木兰第一句便报上姓名:“妾身姓花名木兰”,从此“花木兰”深植于华人心中。

经过历代文人润色,花木兰逐步成为一个汉族女性,不见鲜卑人色彩。(百度百科)

由于明清两代之社会风气极为看重妇女贞节,且女性多有缠足陋习,因此明清时期的花木兰,无可避免地裹了小脚,而木兰的父母所挂虑的,除了战场上木兰的安危,还担忧她是否能保持贞节,因此木兰如何不被看穿女性身份成为这时期的刻划重点。

探究花木兰的故事源头,知晓木兰可能并非汉人,而历史上的鲜卑族则是在文化民族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尽管木兰是鲜卑人,但仍是中华文化的一员。

唐代以后,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逐渐为世人熟悉,历代文人更花费不少巧思丰富其剧情,并留下其时代特色,让花木兰流传千年至今仍历久弥新,更通过迪士尼的改编,而成为国际上家喻户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