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有唐山公也有唐山妈 揭密清代台湾原汉通婚真相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在台湾,蔡英文将于5月20日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而她于第一任期内在总统府所设立的“原住民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原转会),于5月19日结束运作。恢复平埔族(分布在台湾西部平原、台北盆地的原住民)的身份与权利,是蔡英文过去参选时的政见,她还于2016年向原住民道歉并承诺“会让平埔族身份得到应有的权利与地位”。不过4年过去,蔡英文的平埔族相关政策在民进党“完全执政”下,依旧没有兑现。翻开今日以《108课纲》编成的历史教科书,则充斥为特定政治目而服务、误导大众认识汉人与原住民关系的史观。

随著台湾总统蔡英文即将开始第二任总统任期,但在民进党“完全执政”下,却没有实现平埔族相关政策。图为2016年台湾总统蔡英文(前右)向原住民道歉后,与原住民朋友见面的画面。(中央社)

比如台湾大众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有唐山公,无唐山妈”,唐山并非指今日河北唐山,而是指中国大陆。这话说的是过去清代台湾社会因有严格的“渡台禁令”,导致当时从大陆来台的汉人中男多女少,而有汉人男性与平埔族女性通婚的现象,意谓著今日多数台湾汉人身上都有平埔族的血统。

不过,这句谚语,不仅不见清代方志记载,日据时期著有《台湾通史》的连横(1878-1936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祖父)、日籍人类学家伊能嘉矩(1867-1925年)等人的著作中更找不到这句话,却普遍出现在今日小学、中学的历史乡土课程教材里,但学界对这句谚语的由来少有质疑。

那么,台湾在日据时代以前,真有如此普遍的汉人与原住民通婚的现象吗?翻开史料,荷兰时期的台湾社会虽汉人男多于女,但未载汉人有婚配困难的情况。学者研究,这是因为当时两岸贸易频繁,并不需要携眷入台,另外许多移民可能来台前多已成婚,而尚未成家的汉人男子也多选择返回大陆原乡再行婚配,代表当时并无原汉通婚的必要。

郑成功攻取台湾后,许多郑军将士移居台湾。(维基)

明郑时期的台湾社会依然是男多女少,但当时郑氏政权奉南明为正朔、与清廷敌对,导致两岸无法自由往返,确实让在台的汉人男子有婚配的困难,不过根据施琅(1621-1696年)的《尽陈所见疏》提到郑氏官兵“无家眷者十有五、六”,存在掠贩妇女的行为,但未见有大量原汉通婚的记载。清廷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遣施琅攻取台湾后,虽有台湾府知府等官员陆续编写《台湾府志》等记载台湾汉人与番社风土民情的地方志,不过其内容记载依然是汉人男多女少,未见有大量原汉通婚的情况,与荷兰时期相同。

迨台湾成为清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后两岸复航,即使有“渡台禁令”,来台汉人大可先在大陆原乡结婚后来台,而未婚者若要结婚首选还是返乡,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台湾汉人女性少就与语言、生活习惯皆异原住民通婚。史料仅记载拓垦初期汉人男多于女,男性婚配困难,以及少数原汉通婚的例子,但从未同时记载原汉普遍通婚的情形,代表离台返乡、婚后来台、返乡结婚及往返两岸才是来台汉人移民的选择。况且,台湾汉人男多于女的情况其实仅仅出现在荷西统治时期到清初之间(1624-1722年),到了雍正年间(1722-1735年)已数次开放汉人可携眷入台,到乾隆年间(1735-1796年)则完全开放,代表汉人男多于女的现象已经缓解。

台湾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多记载清代台湾汉人普遍有与原住民女性通婚的现象。图为居住在台湾宜兰、花莲的平埔族-噶玛兰族妇女。(维基)

纵观台湾史,原住民在荷兰人、明郑、清廷的统治下,不仅有沉重的赋税与劳役,且汉人大量捕鹿而让原住民传统肉食来源减少,加上土地被汉人巧取豪夺,总体生活水平下降、与汉人冲突不断,而屡有原住民反抗的事件发生,如雍正九年(1731)台湾中部平埔族-道卡斯族之大甲西社,结交拍宰族(巴宰族)之朴子篱等八社联合抗官,最后变成平埔族共同起事的大规模冲突,让台湾中部动荡4个月,最后清廷以武力镇压。长期饱受汉人压迫的平埔族,多具备对抗汉人的意识,难以想象原住民会愿意与汉人通婚。

当时汉人,对于原住民也抱持种族歧视的心态。赴台传教的加拿大长老教会传教士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年)曾写下:“在台湾的汉人对于原住民很歧视,和他们以物易物、欺骗他们、并把他们推赶到他们的山地据点,对待他们就如同美国人对待印地安人一样”。可以想象,身处这样的背景,愿与原住民女性通婚、甘愿被邻人指点嘲笑的汉人男性应属罕见。

加拿大长老教会传教士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和家人合影。(网络图片)

翻开历史,从来没有任何一支民族,会在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时,缺乏族群意识地让本族女性大量与外族通婚。单看在台的汉人女性,她们在日据时期并没有大批嫁给居统治地位的单身日本男性。那么,为什么会认为原住民女性会比汉人女性更愿意嫁给外族?

而“无唐山妈”的谚语,也只能代表台湾在清代康熙年间(1683-1722年)的社会现象,不能视作常态。况且,许多台湾姓氏宗谱里,反而是“开台妈”(女性开台始祖)带著儿子“唐山过台湾”来打拼生活、落地生根。再细究“无唐山妈”的意思,表面上似乎以台湾汉人身上普遍流有原住民血缘为荣,但其背后则是践踏、抹杀原住民的自我意识,可说是汉人在自我优越感作祟下,草草带过平埔族汉化的悲哀。另一方面,台独论者也以此强调台湾人与平埔族的关连性、弱化双方的矛盾,在历史论述上将台湾的发展与中国大陆脱钩,进达到从“血缘”实现“去中国化”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