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史记富察皇后真正死因非自杀 她是乾隆最爱的女人?
爆红的清宫剧《延禧攻略》日前播放完毕,深受观众喜爱的富察皇后在剧中痛失二子后跳楼自杀,让不少观众泪奔,也令富察皇后再度成为观众的讨论焦点。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真面目到底如何?她的死因究竟是甚么?《香港01》抽丝剥茧,为你还原富察皇后扑朔迷离的身世,了解富察与乾隆的鹣鲽情深。
《延禧攻略》剧中“富察皇后”的原型,来自史实中乾隆的正室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她极受乾隆宠爱、两人感情深厚,据史书记载,富察皇后丧子后悲悼成疾,于乾隆13年(1748年)与皇帝东巡途中因罹患感冒死在船上。
富察氏出身于清代八旗之头旗——镶黄旗,镶黄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皇帝的户口亦登记在镶黄旗内,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
雍正5年(1727年),雍正帝在紫禁城为乾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在众多后妃中,富察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虽然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但乾隆怀念富察氏时曾写下“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翻译过来就是:孝贤纯皇后在世时,虽然三宫六院,嫔妃齐备,但都形同虚设,因为心中只有富察氏。流露出乾隆对富察独一无二的深切爱意。
深得宠爱 与乾隆相濡以沫
雍正帝笃信佛法,曾赐乾隆法号“长春居士”。乾隆登基后为表示对皇后的爱意,在紫禁城赐给富察“长春宫”,另在圆明园赐“长春仙馆”给富察居住。乾隆曾多次赞赏皇后,同时常常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
富察出身名门望族但生性节俭,平常都以通草绒花为饰。有次乾隆对富察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当今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富察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盛装火镰的器具,佩带于身)。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富察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富察氏突然离世,乾隆还命人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盒子专门盛放这件礼物(这件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一次,乾隆帝患了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富察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
因悲悼皇子病逝 乾隆命天下人服丧
富察皇后的第一个孩子永琏深得乾隆帝宠爱,乾隆将他立为皇太子,但永琏于9岁时就不幸夭折。随后,富察又生下皇七子永琮,亦被密立为皇太子,但永琮16岁时因罹患天花亦与世长辞,令乾隆陷入狂乱和暴怒的情绪之中。
永琮死后次月,乾隆带富察皇后去山东祭拜孔子,富察皇后含悲上路,在返宫途中病死于船上。乾隆帝悲恸万分,亲自护送皇后灵柩,还将比城门还大的船搬进紫禁城,将富察的灵柩停放在她生前的寝宫长春宫内,乾隆穿着丧服十二日,并每天到皇后灵前祭酒。
乾隆帝还抛开清朝法典的规定,援引前朝《大明会典》所载的皇后丧仪,命天下臣民一律为皇后服丧,并下令长春宫不再居住任何人,仍按富察皇后生前居住的样子陈设,并把她的衣冠供放在里面,以表示对皇后的怀念。
富察死后,乾隆订立了多条规定,包括要求皇后死后百日内不得剃头。这样的规定虽然自清朝前期就早已有之,但臣民都未予认真执行,因此许多人依然照常剃头,乾隆帝因而震怒,下令将数百人贬职、流放甚至处死,包括一些巡抚总督、提督、总兵官等。
作数百诗缅怀皇后 渐走向极端暴戾统治
富察皇后过世后,乾隆虽在太后钮祜禄氏的劝谏下,立娴贵妃为继皇后,却始终有名无实。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两人皆非皇后富察氏亲生,因而没有悲痛的表示,受到乾隆的严厉斥责,乾隆断然宣称:“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
为了能使自己时常回到与爱妻在一起的回忆中,乾隆帝每年都亲临长春宫吊唁皇后,他也先后写下数百首诗来缅怀富察皇后。其中,乾隆在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述悲赋》是一篇悲怆的诗歌佳作,记述了富察美好的品德和夫妻间的恩爱、理解、休戚与共,被载入《清史稿》。
然而,乾隆也因富察的离世而性情大变,对大臣的态度从“以礼待之”渐渐变成颐指气使,呼来喝去,动辄痛骂训斥,任意挫辱。“彬彬有礼”的面纱从此被撕去,“君使臣以礼”这一词条在乾隆的政治词典中被删掉,乾隆自此不再容忍官僚贪腐、边境受犯,也在丧葬诸事上吹毛求疵,整肃、处决大批官僚,从宽大仁慈一步步走向了高压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