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延禧攻略》绒花头饰系非遗 手艺人巧手将美注入花朵

撰文: 潘翠怡
出版:更新:

近日,清宫剧《延禧攻略》在两岸三地热播,观众除了对各位娘娘在宫中怎么斗得你死我活外,可能都会留意到演员们的服饰及穿戴饰物。剧中娘娘绒花头饰“南京绒花”就来头不小。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知清朝富察皇后提倡节俭、不奢华。图为大陆女艺人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头上所戴绒花名为“福寿三多”,由绶带鸟、寿桃、佛手、石榴构成,寿桃和绶带鸟代表了长寿,佛手谐音“福寿”,石榴籽粒粒饱满,这些事物组合在一起,代表了福多、寿多、子孙多,寓意著圆满。(视觉中国)
绒花的佩戴讲究,皇后都是戴牡丹一类的,显得大气、寓意吉祥富贵。嫔妃则佩戴四时之花,即应景的花。(视觉中国)
一般的宫女就简单很多,多以小朵单色为主。图为剧中女主角吴谨言作为宫女时佩戴比较简单小朵饰物。
“南京绒花”以中国传统天然桑蚕丝为材料,黄铜为骨架,通过手艺人的锻造,将美丽注入花朵之中,以逼真的造型和吉祥美好的寓意流传至今。(视觉中国)
绒花谐音“荣华”,民间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有用绒花做装饰的习俗,借以祈福、辟邪。(视觉中国)
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赵树宪老师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据他透露,《延禧攻略》剧组一共预订了19款绒花头饰,他与徒弟们用近一个月时间制作。(视觉中国)
绒花质地柔软,色彩鲜艳不褪色,小巧玲珑,物美价廉,备受妇女们的青睐。南京绒花从唐朝武则天时代开始盛行,清代更是成了“宫花”。(视觉中国)
绒花的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等近十道工序。元、明、清三代都为皇家御用贡品,制作工艺复杂,有“寸锦寸金”之称。因其选材十分严格,在织造过程中会留下大量的蚕丝边角料,而绒花正是利用这些边角料制作而成。 (视觉中国)
中国南京绒花坊的招牌,《延禧攻略》里的绒花饰品就是在这里订做的。 (视觉中国)
绒花坊只是一间不过10平方米的工作室,一扇窗、几张桌、若干工具,几团绒丝,正对工作室门口的木头墙上,挂满了绒花饰品。 (视觉中国)
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