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蒲人生】如何回到当时 设计师“拾拾”跑住记录香港地另一面

撰文: 曾柏熊
出版:更新:

人总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由青年阶段的迷茫,渐渐踏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70后平面设计师“拾拾”(江念慈)便曾经过着烟酒不离的生活,却因为跑步,找到人生路的新阶段;他跑步跑到出书,除了藉书本分享香港特色跑步路径,也向出世不久的儿子表达坐言起行的重要性;亦发现,跑步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摄影:吴炜豪

我不会说过去的生活是错误或浪费时间,只是人到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需求;我已经年纪不轻,回想过去想法太多、实践太少,现在的我需要健康,不想愈来愈肥,那便跑吧!别再只想不做了。
设计师“拾拾”
设计师拾拾本身并非什么长跑热血份子,纯粹想减肥而开始跑步。

回想当初,各位还记得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开始跑步吗?

讲到这个话题,我跟设计师“拾拾”(江念慈)立即有了共同语言。跟很多都市人一样,自小并非什么长跑热血份子,彼此都是约五、六年前才开始认真跑步,基于“享乐至上”的烟、酒、夜蒲生活,面临身广体胖的危机,渐渐退化的身体开始挨不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故展开了跑步这种穿起跑鞋落街即能挥洒汗水的运动。没有什么伟大志向,没有挑战什么时间、路径的野心,纯粹辛苦地减肥,享受目标达成的快感,仅此而已。

然而,万事起头难的道理未必适用于跑步,作为一种讲求长时间磨练才会有成绩的运动,入门不难,如何持之以恒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是跑步生涯中最困难的课题。“所以要学会从跑步中找到目标与乐趣啰,我见过身边太多朋友,都因为觉得一个人跑步太闷,又不求突破什么个人纪录,渐渐便放弃了。今次我编写了《街跑・悠乐香港》这本书,就是希望分享自己从跑步历程中发掘到香港特色的一面,令一个人跑步都可以充满乐趣。”拾拾说。

《街跑・悠乐香港》记录的不只是跑步路线,也是拾拾与儿子各自的童年回忆。

 既是跑步导览 也是亲子回忆录 

五年的跑龄,其实不足为道,拾拾这本将于今年推出的跑步书,当然不会自大得以教晓他人“特飞猛进”的心得为目的,而是有感香港一直缺乏一本属于城市的跑步导览。“由于工作关系,每年我都需要到美国公干。记得有一次到纽约,当时刚开始了跑步不久,不希望给借口自己停下来,也想借着跑步游览一下这个城市,于是尝试到书局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跑步路线导览作参考;然后想深一层,要是有其他国家的跑步爱好者来到香港,会不会跟我一样需要一本关于香港特色的跑步书,用脚步认识这个城市呢?适逢我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便以他的乳名‘拾拾’为名,著书介绍香港特色跑步路线。”

事实上,拾拾喜爱规划跑步路线的习惯并非因为著书而开始,而是有感围在运动场练跑的生活,令他感觉自己就像电影《午夜快车》的主角般,在监狱内受到无止境的煎熬,而过程只有辛苦与沉闷的话,只会令自己愈来愈不想跑。于是他决定走出运动场,并在每次跑步前预先用google规划路线,不知不觉间发掘了不少跑途上会经过的香港特色建筑、小店和食店,令跑步不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更成为走访城市一些偶尔被忽略的角落的历程,感受社区,吃喝玩乐,不亦乐乎。“跑步时间外,我亦要分配亲子时段,于是我在规划路线时,都会以一个有儿童游乐设施的公园或运动场为起点,内子与儿子先在该处游玩,然后我才围绕沿途的社区走一圈,回到起点的地方洗个澡,从储物柜拿回随身物品后再会合家人继续余下一整天的玩乐。所以对我来说,这本书分享的不止是我跑过的特色社区,也是我与儿子共同走过的地方回忆,也适合一家大小的跑手参阅。”

纯粹在运动场内围圈跑,拾拾感觉就像《午夜快车》的主角般,在监狱内受到无止境的煎熬,为了寻找跑步乐趣,决定跑出去!

 寻回逐渐退色的东西文化交融 

“如果要你找一个书中推介的地方跟我一起跑,会是那里?”

拾拾二话不说,便建议不如一起到沙田道风山跑一趟,并保证会令我有意想不到的观感,到访过后亦证实了此言非虚,香港竟然存在这样有趣而富生命力的建筑群,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事前当真对此地方闻所未闻,彷如《爱丽诗梦游仙境》般,走进一个迷一般的异域境界,但其实那是往日香港充满东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道风山距离沙田市中心其实不过两公里左右,很多当地居民却一直忽略了它是并存于社区之中,这个听起来像武侠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地名,古时的确是道士修炼之地,后来挪威传教士艾香德(Dr. Karl Ludvig Reichelt)为了避开中国军阀内战的局势,于是在1930年迁到香港继续传教事业。为了令当时的佛道教徒更开怀地认识基督信仰,于是艾香德入乡随俗地邀请了丹麦建筑师艾术华(Johannes Prip-Moller)以传统中式庭台楼阁的风格设计这个基督教的修道院,院内“博爱门楼”甚至是由孙中山亲自提字,不但是香港二级历史建筑,至今依然是信义宗的神学院,延续着历史的生命力。

对生于七十年代的拾拾来说,每次跑经这里时,眼中看到的,仿佛是童年时代的good old days:“我觉得道风山上的景貌,就是我们童年时所感受的香港,是一种很‘Crossover’的情怀;一方面你可看到一切充满传统中华色彩,八角形看似佛教宝塔的建筑,其实是基督教的圣殿,细心留意当中细节,都是十字架等西方信仰的象征,这种东西文化交融并传的环境,正是我们这一代成长的香港,一种真正属于香港的文化特色。时至今天,很多事物都逐渐褪色,香港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之处,有时打开电视新闻,对荒谬感到疲倦,不如跑到这里静一静,重温一下往日的美好。”

道风山上的建筑群,其实就是香港昔日东西文化交融的写照。
+6

 人生新阶段 告别“只说不做”的自己 

拾拾认为,只要用心留意,其实每个社区都总有被忽略,却非常有趣的地方,等待亲身发掘。家住旺角的他,最常跑的路线就是由大坑东,经美孚、深水埗、九龙塘、红磡海旁,穿过窝打老道回到大坑东,这条路大约就是一个马拉松的距离,途经不同的社区,由北河街的食店、到星光大道的繁华,结合起来就是这座城市的面貌。拾拾尤其喜欢在清晨开始跑步,穿越平日车水马龙的弥敦道闹市,然后将脚步放慢,走入平日大排长龙的食店,静静地吃完一个早餐,还原一个宁静而美好的香港,是种很多人未尝体会过的欣赏角度,然后充满正能量地上班,开展新一天的工作。

“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不停从生活中寻找概念,但回想过去,或许总以为自己有花不尽的时间,想法太多、实践太少;这十年感觉自己随着生活的经历,渐渐变得更成熟,更体会坐言起行的重要。想跑步吗?便跑吧!想出书吗?写吧!未来能够为儿子留下一点东西的话,我想就是记录我的跑步生活与回忆,也是我当下阶段最感兴趣的事情。”拾拾说。

无论道风山还是清晨的油尖旺,快乐的跑步路程中,或许,我们真正寻找的,其实都是一个回忆的避难所。

想法太多,实践太少,到发现时间愈来愈少,方领悟坐言起行的简单道理。《街跑・悠乐香港》将于今年书展期间推出,分享香港的特色跑径,或许也是你我的回忆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