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建筑学院毕业展】由废墟到渔业 学生毕业作品回应社会需求

撰文: 麦婉婷
出版:更新:

不知何解学生总被扣上入世未深、不知世情的形象,但偏偏他们才是最无畏无惧、有话直说的初生之犊。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建筑学院第二十一届建筑硕士生毕业展,现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第一期三楼展览区展出,在精美的设计图与模型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学术成果或概念,反倒是一场社会现象的思潮。

在众多的建筑作品之中,不难发现中大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尝试表达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有以批判角度切入,亦有以实验态度去探讨香港以至全球社会议题和需求,如牵涉建筑保育、公共空间、旧城再生、社区再生等议题。

现时因城市规划、土地政策、气候变化加剧、经济环境不景气等而勾起民众喧哗的时代氛围下,社会很明显需要一场思维和发展方向的改革。在外国应届毕业生展总会号召到业界、媒体,甚至民众去窥探新一代的想法和创意,甚至引起香港人的触觉遥距观望,然而本地的声音又会不会是一种启发?

废墟再生 空间再造

一方说香港地少,一方又找出香港有很多废墟。

趣味不只是那对立或美丽的“废墟景观”,而是那个废墟曾经发生的故事,还遗留下什么。NG Yuen Yung 借着《Building on the Allegorical Ruins》透过比喻、寓言等方式构筑解筑,企图让颓垣败瓦的废弃空间连结古今未来。

咸鱼翻生 复兴渔业

追溯历史,除了纪录一段历史和传统故事,是时候想法子保留一个行业。WONG Yee Man Ophenia 在《Salted Fish, Reformulate the Value of Preserving》概念项目,除了构思为香港仔带来一所渔业博物馆,亦探讨如何以现化的建筑设计,打造一幢新型工厂,鼓励复兴渔民和水上人的在地制造,将式微的传统渔业藉设施再次吸引新人传承一种香港文化。

另类住宅 负担得起的一个家

狭小居住空间、高密度的建筑分布是香港持续的都市形态,但那并不意味房屋只有一种面貌。在《Starting point of better living - Affordable home for y-generation》,LEUNG Ka Ki便尝试选址新界北,试图寻求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又以“可变化单位”概念,使房屋不再单一,又符合单身人士以至家庭的日常需要。另外,建筑当中还有一些设置,比如Pocket Garden(共享花园)或透过空间分布,企图重系邻里之间的沟通,这不正正是另类住宅的一种建议方案?

第一期展览︰

日期:5月19日至5月28日时间:早上11时正至晚上7时正 (假日照常开放)地址:香港中环交易广场第一期三楼展览区

第二期展览︰

日期:6月5日至6月16日时间:早上9时正至晚上7时正 (星期一至六)地址:中大崇基学院综合教学大楼一楼展览室

第三期展览︰

日期:6月9日至6月18日时间:早上10时正至晚上10时正 (假日照常开放)地址:铜锣湾时代广场地下室外有盖展览区

www.facebook.com/CUHK.MArch.Grad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