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界的“战国时代” 百年前九龙区巴士业竞争无数?|开卷乐
巴士这种灵活又高效率的交通工具自上世纪初面世后,时至今天仍然在世界上不少城市的交通网络中,占很重要的位置。1933年,九龙巴士公司取得九龙及新界巴士的专营权,至今已踏入90周年。曾在九巴工作逾二十年的冼洁贞,从当年零碎的历史资料中整理出一段九巴公司在1920至1940年代的初创故事,结集成《九巴初创20年》,将当时世界汽车工业与香港运输业的发展娓娓道来。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巴士界的“战国时代” 《九巴初创20年》(下)
在1920年代初,港岛区已经有电车服务,而九龙区的市民大众,主流的选择是人力车。后来巴士兴起,乘客坐一程巴士和一趟人力车,同样是花五仙至一毫左右,=然而巴士能走得更远,因此越来越受市民欢迎。原本经营人力车公司的颜成坤看到商机,便把公司来一个“升级转型”,引入最新的交通科技,配合原有对道路交通的认识及公共运输业的营运经验,在1923年成立了“中华巴士公司”,也就是“中巴”。当时九巴和中巴,可说是叮当马头的竞争者。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由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除了中巴,1923年亦有另一所巴士公司成立,那就是“启德巴士”。启德巴士的创办人是两位重要的政商界名人——何启与区德。当时他们计划在九龙湾一带建造一个花园城市“启德滨”,以吸引富有的华人来港定居。而启德巴士正是为该项目而设的交通配套。可惜启德发展计划以失败告终,最后整个车队更卖给了电车公司。原来当时电车公司也看到了巴士业的前景,当然亦希望分一杯羹。当时香港的巴士业百花齐放,除了上述的九巴、中巴、启德巴士,还有“大酒店巴士”、“振兴巴士”等等,在九龙区互相竞争。
巴士之外,香港当时还有大量“野鸡车”(即没有载客许可牌照的车辆),而且在规管未完善下,巴士常有超载超速、缺乏维修等问题,致使交通意外频生。香港政府为了有效监管巴士业运作,便再次为巴士专营权进行招标。最后在1933年,由一向经营九龙区巴士路线的中巴,以“过江龙”的姿态,投得港岛区巴士专营权。而九巴亦投得九龙与新界区的巴士专营权,营运至今。
战火下的巴士业务
194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大量人口涌到香港,当时全港不少机构也成为难民收容所,九巴厂房也曾开放给难民暂住。巴士公司虽然曾一度因为乘客增加而收入大增,可是由于欧洲也处于战争而无法出口巴士,使得香港公共运输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乘客太多却不够车辆,影响巴士的服务质素变差。
在战火蔓延至香港之前,九巴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时演习。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卫战展开,巴士与及其他车辆也被征用为战略物资。同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军占领,大量巴士在香港沦陷期间被日军运往前线及日本本土,只有少数巴士留在本地行驶。
一场战乱,使大部分有关香港巴士业及九巴公司的珍贵历史档案也遗失了。《九巴初创20年》作者冼洁贞从大量旧报纸中找到历史的痕迹。没有历史照片的部份,她便自行绘画,重新呈现1920至1940年代的香港社会面貌。一张张手绘的巴士图画,也为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添上一份怀缅的情调。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风起云涌大时代下 香港的第一部巴士 《九巴初创20年》】
【开卷乐其他文章:从童年开门声到歇斯底里争吵 当声音无差别纪录生活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