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离世|写过占星专栏、完美主义 有关文学巨擘的六件事
【米兰昆德拉离世】一代文学巨擘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7月11日于巴黎因病逝世,享年94岁。他曾被剥夺捷克国籍,于1975年流亡法国,并在1984年出版影响世界文坛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位名作家自80年代后期便不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甚少透露私生活细节,但籍著其过往访问以及生平细节,仍能对其真实性情略探一二。
1. 生于音乐之家,曾担任爵士乐手,还写过占星专栏
米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一个音乐之家,父亲是一位钢琴家和音乐学家。昆德拉曾说过,父亲尤其喜欢现代音乐,譬如是史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巴尔托克(Bartók)以及杨纳杰克(Janacek)作品。在父亲教导下,昆德拉精于钢琴,曾经尝试过作曲,但就拒绝成为音乐家,他在访问中说道:“我拒绝继承他音乐家的职业,我喜欢音乐但我不喜欢音乐家,余生都要在音乐家之间生活(这件事)让我发笑。”
他曾在大学修读文学及美学,及后亦学习了导演以及编剧,毕业后留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世界文学系任教。后来他因政治原因丢失工作,只能靠零工以及担任爵士钢琴手维生,某程度上依然继承了家业。当时他不少文坛好友为他介绍代写工作,他更曾一度在杂志上连载占星专栏。由于不便用真名刊登,他为自己定了个人设,称自己为:一个背地里占星的核物理学家,为了不让同事嘲笑故不披露姓名。
【延伸阅读:米兰昆德拉离世|被剥夺捷克国籍 为何他坚持自己是普通小说家?】
2. 对作品把控极其严格,曾为自己作品重新进行法文翻译
昆德拉70年代被捷克共产党开除党籍,禁止其书籍出版,并在1979年剥夺其公民身份。他在1975年移居法国,但直至90年代中他都是以母语创作。由于自己被唯一使用捷克语的国家封杀,所以作品流通大多依靠翻译。然而,昆德拉却多次表示自己对翻译不信任。
他曾经在访问中表示翻译是“他的噩梦”,说法语版翻译大量修饰他风格,不少内容都被改写;而英文版翻译则大量删减反思性段落和章节、将文本不同部分调换,基本上将小说重新编写。他后来更发现,由于精通捷克语的翻译不多,所以不少语言译本均基于法语译本进行,所以在法国居住十年后,他决定自己重新修订法语翻译,赋予它们与捷克语原文相等价值,后来新版英文翻译便是从法语版翻译而成,昆德拉本人更亲自监督整个翻译过程。
从1995年《缓慢》起,昆德拉直接以法语创作,这些作品直到其晚年才于捷克出版,他于捷克的文学经纪表示昆德拉一直延缓其作品出版日期,称他不断重读、重写、补充以及修改文本,用了很长时间才以昆德拉认为作品该有模样出版。
3. 和法国早有渊源
昆德拉在46岁移居法国,并在1981年被授予法国公民身份。他表示自己选择法国,是因为感受到法国政府和国民欢迎。但他和法国的渊源早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开始,曾写道:“我整个捷克青年时期的精神面貌都以我对法国之热情喜爱作为标志。”他透露自己不少文学启蒙都是法国作家,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Rabelais)以及启蒙时期文学家狄德罗(Diderot ),更曾和苏珊·桑塔格合作将狄德罗搬上舞台。
4. 80年代起便不再接受访问,亦不出镜自己的纪录片
昆德拉自八十年代后期便不再接受媒体采访,曾指:“所有报道中本人言论都能视为捏造。”2021年导演米洛斯拉夫‧施米德马耶尝试将其生平拍成纪录片《米兰昆德拉:从玩笑到无谓的盛宴》,但昆德拉依然拒绝出镜,在给导演回信中表示自己不能为他作出特例。所以纪录片是由其身边导演、编剧、记者等人采访,加上其过去访谈片段组成。
至于他不肯受访原因,或许在他1985年访谈中能得到回答:“对我来说,言行轻率是死罪。任何披露他人私人生活细节的人都该受到鞭打。我们已经活在一个私人生活被破坏之时代:警察在共产国家摧毁它,而记者则在民主国家威胁它。逐渐地,人们便失去对私人生活的品味和触觉。”
当一个人无法躲避别人的目光时,生活就是地狱。
5.《布拉格之恋》后禁止作品再被改编成电影
昆德拉一生曾有三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分别是1965年《没人笑得出来》(Nikdo se nebude smát)、1969年《玩笑》以及1988年《布拉格之恋》。其中《玩笑》由他亲自执笔编剧而成,电影在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几个月后释出,虽然票房不俗,但由于内容含有不少涉嫌对政权进行讽刺之内容,随即被政府封杀长达20年,被视为当时“捷克新浪潮电影中最大受害者之一”。
而1988年由其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而成的《布拉格之恋》则大获成功,电影由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毕诺许以及莲娜·欧琳主演,曾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更为导演兼编剧菲力普·考夫曼夺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虽然昆德拉没有直接参与改编,但就和剧组人员有不少互动: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当时曾赠他一些水彩,其后在摄影期间,昆德拉偶尔便会给他送出几张作品。《布拉格之恋》后昆德拉禁止其作品再被改编,但就未曾公开说明过理由。
6.写作时先确立主题,再设计人物
纽约时报曾邀请过普利兹小说奖得奖作家菲利普·罗斯与昆德拉进行对谈,其中讨论内容包括其创作过程。昆德拉表示角色是他探索某个主题或是想法的工具,譬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角色特瑞莎便是他探索“身体”定义之媒介(他在原文中指“Elle n'est pas bien dans sa peau”,即“她在自己皮肤中感到不自在”) ,而小说中则没有任何关于托马斯之描写,便是因为他角色特性与外观条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