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野草无名但生命力强盛 三位女性艺术家展现“杂草”态度
野草爱在恶劣地方上生长,大街小巷的阴暗处、水渠盖上都能找到它们的足迹。野草有无比生命力,即使被人连跟拔起,几天后又再冒出来。艺术创作过程何尝不是野草般的生长,即使不被外人明白,艺术家依然坚持创作,创出自己的世界。“野草”,可以是一种创作的物料,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可以是一种价值观。三位外国艺术家从“野草”中获得创作灵感,近日一起在香港举办“杂草”展览,在画作中展示坚韧的真性情。
奇异的无头女体 展现没有身份的女性美国艺术家Caitlin Keogh受超现实主义影响,她以杂草顽强的态度做创作,十多年来不断绘画“无头女体”,加入奇异想像,例如蠕虫蛀食身体,钻出多个小洞;攀缘植物缠结身体,藤结最终成为肠脏;又加入剪刀、绳结去捆绑女性身体等。Keogh画风精炼,线条清脆简约,爱用浅淡颜色绘画,有清新活泼的感觉。
外国艺评人指,Keogh所画的无头女体代表没有身份和个性女性。艺术家刻意物化女性身体,通过创作反映女性的社会处境——虽然地位提高,但女性身体依然不断地被物化。只要看看广告、新闻、荷李活电影中女性的姿态,女性依然是男性凝视的对象,被人不断地“改造”,直至身体合乎社会的美学要求。
写实与抽象艺术家 创作灵感来自大自然
另外两位艺术家也是从大自然的动物和植物中得到灵感,二人的表达手法截然不同,放在展览中相映成趣。波兰艺术家Paulina Olowska写实地绘画保育人士的举动,以油画绘画立陶宛著名科学家伯特·盖尔迪卡斯博士与动物相处的过程,画作展现人与自然能和平共处。盖尔迪卡斯博士(Dr. Birutė Galdikas)有四十年保育经验,一直在印度的森林居住,专心研究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猩猩。虽然猩猩是她的研究对象,但Olowska则通过画作突显人与动物平等的一面。
美国艺术家Sarah Crowner经常采集植物标本,例如海草、海带、荚果和杂草,她被植物变化万千的形态所吸引,着手摸索和改造植物的质地。她曾仔细切开、割破、拼贴植物,用压克力绘画抽象的植物图案。Sarah曾说:“对我来说,制作绘画和缝制画布是一种计算和推翻计算的过程。”透过抽象地表现“植物”,她打破观众对植物外观的想像。
“杂草”群展展期:即日至5月27日地址:Simon Lee画廊(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3楼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