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潮】本地作家谭剑:科幻不是预言,是叫你唔好咁搞

撰文: 洪昊贤
出版:更新:

“五只手指数得嗮”,说的是香港的科幻小说作家。“卫斯理盛世”之后,不少人感叹华语科幻已死,内地近年却又仿佛掀起一股科幻潮,从《三体》吹到《北京折叠》。看着《攻壳机动队》里熟悉的香港场景,你会不会想到香港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科幻代表作?
在香港这个难说有科幻产业的地方,上个月有举办了一个国际级的大型科幻大会,谭剑是唯一获邀演讲的本地科幻小说代表。他感叹道:“香港科幻热?从未想过会有。但科幻小说应该是很贴身的东西,好多科技发展的问题已经杀到埋身。”

有传媒称谭剑为“香港最后一个科幻作家”。(洪昊贤摄)

一度弃写作投身IT

早前在香港举行的“美伦星际科幻大会”,汇聚中外科幻界获奖作家、电影人和知识产权界专业人士,创办人Fritz Demopoulos认为香港能成为华语科幻产业的中心。谭剑获邀在大会上演讲,他说这是首次在香港有这样大型的科幻研讨会,然而在香港本地引发的反应却未达到预期。谭剑九十年代开始创作小说,也如不少科幻爱好者一般,受到倪匡影响:“当时娱乐选择非常少,大部份人以看小说为主,除了金庸就是卫斯理。”

谭剑9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虚拟未来》,收录了不少得奖作,出到第三本书后曾一度放弃转投IT行业。一是靠写科幻小说始终未足够维持收入,二是发现自己写不下去,“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不会再写,结果后来因为看太多管理、IT的书,需要平衡一下,又会再看一些编剧的书和科幻小说。”

距离出版第一本小说十年后,对“是否要成世做IT”产生怀疑的谭剑,再次辞去全职工作,2010年凭长篇作品《人形软件》取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几年间陆续取得不少奖项。然而香港的小说市场早已萎缩,单靠出书无法维生,更何况科幻始终是小众。“小说势头早已过,现在娱乐多,更何况香港会读书的人本来就少,要看科幻又可以看美剧,太多选择。”谭剑续说,香港始终是金融社会,对创作一向不太重视。

今年2月开拍的华语科幻电影《明日战记》预算超过三亿,是华语电影中少有的科幻大制作。(剧照)

科幻小说不是预言 是叫你“唔好咁搞”

对谭剑而言,写科幻是因为这个类型是正面处理人类现在及未来会面对的问题,尤其在这样急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好多人未意识到科技发展已经很‘埋身’,AlphaGo是预期之内,不过早了面世。在数据处理上,电脑超越人类是必然,但如果写故事都叻过人类,就‘大柠乐’。”

一个更悲观的未来,是当机器能谈情说爱,“大部份男人都想女性温柔,但女性会说我不是你的奴隶,结果男人可能会去买Sex-bot,这样发展下去人类真的有机会灭亡”。谭剑说科技冲击非常贴身,没有去到外星人那么远,而科幻小说不是预言,“是叫你不要这样搞,是科技发展的劝阻”。

科幻写了二十年,谭剑说现在的通讯科技发展是以前难以想像的,“一家人出去食饭,个个都在用手机”,“或许十年内会有植入变Cyborg都不奇怪”。谭剑说好多香港人接触的只是科技产品不是科学,以前写科幻可以写远一点,现在写近一点可以更令人感受到“埋身威胁”:“以前不会想到AI发展那么犀利,Facebook甚至在研究脑电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