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挂错蒙德里安名画77年 将错就错继续倒挂名画引观众反思
相信大家曾见过荷兰画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代表性的格仔跟红黄蓝作品。艺术家以极简、几何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建筑和设计有著深远的影响,甚至不难在香港找到他影子的建筑和设计,可见其重要性。
近日,德国一间艺术收藏馆打算举行蒙德里安的艺术展览,以纪念他150 岁生忌时却发现,馆内珍藏的蒙德里安名画《New York City 1》原来上下倒转挂错了。经过多番艺术研究的查证后,终于揭发这个成画以来让全世界摆了77年的乌龙。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年出生,艺术世家长大的蒙德里安自小受到爸爸和同为画家的叔父薰陶,读书时期便入读荷兰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接受传统学院派的绘画训练。早期他的绘画风格和主题跟一般的画家无异,多是当时流行的写实风格和印象派风景画为主。蒙德里安绘画鲜明的风格转向大概要到他后来到访巴黎,认识到毕卡索和巴拉克的立体派风格开始。蒙德里安对立体派在二维的平面上绘出三维立体图像感到非常震撼和欣赏,使日后的作画参考了不少立体派的绘画技法,并逐步发展出把对象平面化、几何化的绘画风格,奠定了他画作独特的极简主义和抽象风格。
蒙德里安的作品掀起了一场名为“风格派”的绘画风潮,这起源于他在朋友的杂志《风格》(De Stijl)上发表了一份称为“新造型主义”的宣言,宣扬自成一派的绘画理论因而得名。风格派的作品大多以垂直线和水平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各种格子组成,他们坛长以直线和几何形体构图,再运用红、黄、蓝三原色与黑白色呈现出极其简化和抽象的画面。这种以几何形状设计的形式美就如将数学带入艺术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恍似经过精密计算和逻辑思考所达至的视觉平衡和线条美学。由蒙德里安所画,《红、黄、蓝的构成 II》和《纽约市I》就是风格派当中的佼佼者。
随处可见的蒙德里安风格
作为蒙德里安出生地的荷兰,到处可以看到风格派的影子,房屋、商业大厦,甚至政府建筑,也参考了这位伟大现代艺术家的风格而设计。在香港,位于火炭的骏洋邨更是以蒙德里安的风格来设计这条公共屋邨,屋邨的墙身,以及整个社区都填上了代表风格派的三原色,配搭本来工整规律的公屋设计,让千篇一律、死气沈沈的屋邨瞬间增添了些艺术气息。
挂错了的名画
是次上下倒转了的画作是蒙德里安数幅同类型作品之一的《纽约市I》。蒙德里安晚年为了逃避二战的战火移居到纽约,《纽约市》系列便是他对纽约人来人往,四处被摩天大厦包围的城市布局感到震撼而绘画的作品。作品由几条垂直交错的蓝色、红色和黄色线条所组成,穿插出井字形的矩阵线条并互相重曡,织成一个网状的画面让观众联想到纽约市街头仰望高楼大厦的场面。
《纽约市I》于1942年完成,是蒙德里安逝世前两年的年品,作品于蒙德里安逝世后不久便摆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随后,《纽约市I》被移至德国位于杜塞道夫的艺术收藏馆(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收藏并存放至今。翻查资料和相片,《纽约市I》早在MoMA展出时,画作的方向已是上下倒转,使作品后来移到德国时继续以同样错误的方向挂起却一直没有人察觉。无独有偶,收藏馆近日正准备为蒙德里安举行出生150周年的纪念展览时,馆长Susanne Meyer-Buser在一张由美国时尚杂志《Town & Country》于蒙德里安工作室拍摄的照片发现画作以不同的方向挂在墙上,让她出于好奇开始调查作品的方向为何会有所不同。结果,她把作品与位于法国展出,名称和尺寸都类似的《纽约市》比较,终于发现现时《纽约市I》底部由较密集胶带组成的网格理应是顶部,如纽约市被高楼大厦遮蔽的漆黑天空,才揭发作品77年来一直以倒转方式悬挂这个乌龙。
馆长表示尽管发现画作挂错方向,但作品将仍然以错误的方向展出。由于画作长年展出已经使作品的胶带逐渐老化而有松脱的危机,若然再把作品翻回正确的方向,恐怕地心吸力将令老化的胶带完全脱落,对作品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坏。因此,《纽约市I》将不会转回正确的方向展出,并借这个美丽的误会让观众思考方向的改变会否改变他们对这件作品的体验,引伸出到底有没有“正确”解读艺术的哲学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