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南华”霓虹灯早前被拆卸 香港招牌制作人谈本土广告牌之美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艺文编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箱曾是香港夜景的重要标志,但随著城市发展,不少霓虹灯招牌纷纷被清拆。早前油麻地中式裙褂老字号“冠南华”的霓虹招牌被屋宇处落下“最后通牒”要求拆卸,更引起一股“打卡潮”。本文摘取自香港招牌制作者李健明撰写的《你看港街招牌(增订本)》第三章〈霓虹招牌〉,文章介绍霓虹灯制作涉及的工艺以及发展动向。在霓虹灯在香港夜幕消失之际,让我们籍此文了解霓虹招牌的独特之处。

8月16日,市民前来为霓红灯招牌拍照留念。(李泽彤摄)

霓虹灯在上世纪初出现,并于二十年代传入中国上海,照亮了这个中国最繁盛的城市,一九四六年周璇《夜上海》一曲,唱出了当年的景象。与此同时,香港政府的宣传品中已有提及霓虹招牌,三十年代香港设有霓虹工场。后来中国发生巨变,不少大陆资本及技术都转移到香港,霓虹灯在香港得以大放异彩。

+6

消费文化的象征

霓虹灯招牌象征的是消费文化,常见于资本雄厚的大商店,例如银行、金舖、酒楼、百货公司等;晚上营业的行业,更理所当然地使用霓虹招牌。酒吧、舞厅、夜总会等纸醉金迷的地方,都广泛地使用霓虹招牌。因为霓虹显眼醒目,一些预算极为充裕的国际大品牌,都会在大厦天台或立面,建立巨幅广告,足以照亮维港两岸。也因为霓虹在夜间发亮的特质,我们大概也不会在学校、社福机构、政府机构、老人院找到霓虹的踪迹吧。

【你看港街招牌】霓虹灯制作过程。(非凡出牌提供,图片鸣谢:梁耀成先生,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

制作霓虹光管,涉及高超的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工人将玻璃管加热,屈曲成所需的图案及文字,再将玻璃管两端封好,抽走空气及加入不同气体,用作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我问过一位前霓虹灯师傅,他说如果霓虹灯制作精良的话,可以使用十多年而不用更换,顶多是可能火牛或供电部分老化导致霓虹管不发光,只需更换相关部分,便可以修理好。这样一来,霓虹灯其实比 LED 寿命长得多,而且 LED 一旦某小部分灯珠出问题,便需整幅更换;霓虹灯只需更换出问题的部分便可,相比起来,维修费用其实不会比 LED高。

霓虹灯曾经造就本港的独特文化。(Getty)

香港有霓虹灯,世界其他地方也有霓虹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可算是拉斯维加斯了。当然,两地的霓虹各具特色,拉斯维加斯霓虹面积巨大,用色夸张,而且闪烁不断,令人看得眼花缭乱。香港受制于街道狭窄,除了面对维多利亚港或大街的巨幅广告牌,招牌面积都不会像外国那么大。而且为求吸引别人注意,很多招牌都是从建筑物墙壁上伸出马路,在昔日弥敦道形成一片灯海,蔚为奇观。可惜近年来因为政府严格管制招牌,这种令香港引以为傲的璀璨景观,已不再复见了。

各地招牌都会有字,而香港霓虹灯上的招牌字,成为了它们独特的标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霓虹招牌上的字,大都以书法毛笔字为主,当中当舖,金舖及麻雀馆上的北魏字体,风格夸张有力,符合香港人直白硬朗的性格。近年来也多了电脑字体的霓虹招牌,虽然稍欠味道,但配合霓虹这种独特的光线,仍相当有特色。

《你看港街招牌(增订本)》书封

书名:你看港街招牌(增订本)
作者:李健明
出版商:非凡出版

霓虹外型

至于外型方面,霓虹招牌也是极为丰富的,不像街坊招牌般单调。由最基本的方形或圆形等几何形状,到配合招牌图案设计的不规则图形;或者是源自上世纪的 Art Deco 风格,简约线条的图形等等,不少霓虹招牌外观令人难忘。例如已拆卸的“森美餐厅”的牛形招牌,现在已由博物馆所收藏。

西环森美餐厅门前的巨型安格斯牛霓虹招牌,于2015年遭拆卸,现在M+博物馆作藏品。(“M+收藏霓虹”影片截图)

现时香港的霓虹招牌已买少见少,拆卸速度之惊人,令人咋舌。有霓虹师傅向我透露,已有两三年没有制作过室外的霓虹招牌了。另外,香港的剩下来霓虹灯师傅已经很少,加上霓虹工场占地不小,基于租金昂贵,有些师傅已转行,放弃工场,改为从事安装工作。本地的霓虹工场的数量,现已屈指可数了。

霓虹灯那独特的光线,在漆黑中显眼醒目。相比LED,却显得比较柔和,因此很多人仍然钟爱霓虹灯那种独特的感觉。虽然外墙霓虹灯需求已十分少,但近年来霓虹灯已转为高贵典雅的室内装饰,需求亦有所回升,情况就像黑胶唱片一样,主要用途就是供人怀旧一番。最近到了广州一转,看到当地的招牌工场,亦有生产霓虹灯,而且制作相当精美,也能造到将霓虹招牌室内化及微型化。灯管亦比以前看到的要幼细,可以制作更小更复杂的图案。虽然现时制作霓虹灯仍然依赖手工,未有出现新的技术协助制作,但因为霓虹灯在中国大陆亦有需求,所以在可见将来,霓虹灯这种招牌将会继续发光发亮,照亮香港这个不夜城。

(本文获非凡出版授权转载,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李健明(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作者简介|李健明,香港招牌制作者,耀华制作室接班人,“李伯伯街头书法复修计划”(李汉港楷)的负责人。致力将街头书法家李汉的手写笔迹整理,集结成完整的“李汉港楷”电脑字体。曾举办“新蒲岗街头字体漫游”、“港人港字”展览,带领公众欣赏本土招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