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VR】变身行为艺术家在马路搭墙 阻挡时代洪流
数码游戏玩家戴上VR(虚拟实境)眼镜,随即落入第二个世界,跑到非洲草原、魔法城堡里去。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艺术爱好者戴上VR眼镜,摇身一变,回到90年代广州,在繁忙马路上搭建砖墙,来一躺“不怕死的行为艺术”。
重回行为艺术现场
为了代入艺术家角色,观众要戴上VR眼镜和手持两个按钮,随即回到90年代广州的林和路上。玩法很简单,在10分钟内,观众要从地上拾起砖头,搭建一堵砖墙,将砖墙从大街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同时要想办法避开身边的车辆。
记者试玩后,汗流浃背,未能在限期内完成“艺术作品”。原来,在公共地方中做行为艺术是件困难的事,艺术家要大胆冒险之余,亦要够面皮厚,不怕旁人嘲笑,要专注在行动,以身体运动来思考。
反思都市人繁忙生活
居住于纽约及北京的中国艺术家林一林,于1995年完成行为艺术作品《安全渡过林和路》。观众只需花10分钟试玩,林一林却花近几小时的身体劳动去完成作品,他将砖块变成一堵会移动的墙,这墙截断繁忙交通,造成数次交通挤塞。
他以繁忙街道为背景,又用身体和错乱行为介入社会空间,让人反思劳动工作在社会中的价值。有艺评人写道:“在繁忙稠密的城市生活,惊奇的中断出现一个空虚‘洞穴’。城市景观的急速变动与人们生活的奔劳繁忙是为了应付经济腾飞的要求,那么,林一林所制造的临时‘空洞’,让人沉思都市人本质产生什么的变化。”
虚拟现实教母重新演绎
今次互动展览,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 )请来美国艺术家Nonny de la Pena ,她从文献库馆藏中提取林一林的行为艺术资料,重新演绎这个作品,让观众在不同时代和地方,亲身感受作品的意义。
Nonny de la Pena 曾任职记者二十多年,撰写大量文章、拍摄纪录片去讲述人文故事。后来,她主力研发VR技术,认为VR技术能改变体验故事的方式,于是创立美国虚拟现实新闻机构Emblematic Group,以科技诉说虚构或真实故事,人称“虚拟现实教母”。
“通道 ── 林和路上一堵墙的命运”
主办:亚洲艺术文献库位置: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三楼 L3展位
体验环节详情:每节长约十分钟,每小时有三个名额供网上预约,请于活动开始前十五分钟到达场地。现场设有少量附加席招待公众,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