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路线】在艺术展中搜索不一样的“日常”
说到底,艺术家都是人,他们都有日常生活,不少艺术家就将生活,甚至日用品融入创作之中。在芸芸价值连城的Art Basel会内就有非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艺术品。
艺术家记下日常生活用品或以特有的工艺手法和材质去彷制一件艺术品,意义何在,又想表达什么?
桌上的“现实”
“我的起始是希望摄下当代的画面,记下能令人感知‘现在’、‘活着’是一个怎么样的感觉⋯⋯”著名摄影师Wolfgang Tillmans说。他除了摄下抽象的摄影实验意像,捕捉日常生活也是他拍摄的主题。纵然作品一切的构图也经过主观的修饰,可是画面的意涵仍是不变,说的是“现实”生活。
艺廊:Chantal Crousel
位置:1C05
婆婆的焦虑与幽默 “可碎式印刷物”
年届85岁的三岛喜美代为现代日本雕刻家,年青时以绘画为主,后在1950 - 1960年代受多种西方艺术流派影响,如Abstract Expressionism、 Pop Art等,开始在创作中引入Collage、重复意像拼贴等艺术技巧去创作“画”作。在1971年,她便开始以陶瓷为创作媒介,制作“可碎式印刷物”,再透过丝网印刷技术,将杂志、报纸、宣传单印在陶瓷上,以表达她对资讯爆炸的现代社会的焦虑,有时她甚至觉得会被“资讯”淹没。
《Newspaper P-9 》 继承三岛喜美代签名式创作手法,展现了她对现代“资讯过载”的讽刺。不知道,买的人会否有勇气打碎三岛喜美代的“资讯”?
艺廊:Taka Ishii Gallery
位置:1D03
缝出来的纤细日常
Do Ho Suh(徐道濩)的作品并不只是追求美。
因曾迁往纽约又再定居於伦敦,离乡别井的Do Ho Suh对“家”充满感触,后来他以布料缝制出五个近乎真实尺寸、又与他背景有关的场景——韩国的家、纽约的家、美术馆、皇宫(现代美术馆首尔馆毗邻景福宫,建造时发现部分皇宫遗址)和首尔城市景观,表达内心的疑问,仍继而因作品的多种隐喻和外观慑服了艺坛。再者,那透明感极重的立体空间超越了一般人对空间的想像,更将平面的布料转化成立体的介质。
纵然在Art Basel有限的场地体验不了Do Ho Suh探讨空间、归属、文化冲突等一系列的巨型装置,但是他缝制家中的家具、日常生活场景的“死”物,却再度换来跨越国界、文化等日常冲击。料不到,当日常物件被净化,彷如X Ray般骨骼尽现,平常彷似熟悉又实际陌生的物件可以那样看,那样美。
艺廊:Lehmann Maupin
位置:1C21
叶子的框:两个世界会议
为什么要将叶子开洞?
“两个世界会议”在历史上的意思是美国被殖民化时期,当欧洲人带入复杂多元的文化影响当地土著人民的“命名”事件。当时的交流,大多是围绕自然的交流,而Vanderlei Lopes将7块叶子并列,然后开出窗口,实是以视觉引导人连结叶子。
很抽像?当你意会到七块叶子的长方形开口,又开始体会到墙上的白,为什么不再填充内里的画面,在框内想像“会议”的内容?其实,观察到刻意经营的长方形已掉入Vanderlei Lopes让人“填满”叶子的小把戏内。
艺廊:Athena Contemporânea
位置:1C49
典形日常:让想像妄想掠夺幻想
黄博志已不是小男孩,《蛋白质男孩:场景二(让想想成为妄想掠夺幻想)》并非源自他的意念,而且,竟然是来自他父亲和Bruno Schulz的《鳄鱼街》。
“我要窃取你脑中的幻觉!”
相信人们都需要另一个世界,而某些精神病特质可能是有益,甚至是求之不得。黄博志决意把心一横拼凑父亲口中毫无逻辑的话语与书本来回交错的文字以“书写”父亲。精心设计的无聊生活场景,由烟草到蛋白质,说的也只是一场超脱生理渴求的灵魂治疗。
艺廊:a.m. space
位置:1C48
男外女内 化妆箱的性别
被喻为Pop Art代表的瑞士艺术家Sylvie Fleury,自90年代已在国际艺坛冒起。她的作品通常以装置、雕塑、混合媒介去描绘对现代消费文化得规范或审美感触。具体来说,她的作品议题涉及消费中牵涉的“社会性别”问题和消费者的拜物关系。
小化妆箱已是1998年的作品,以工业和阳刚味浓的镀铬青铜密封化妆箱,继而将女性隐喻淹没在一件Readymade内。
艺廊:Karma International
位置:3C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