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计︱建筑师活化街坊家具 创新社区设施凝聚社区归属感
香港的公共休憩空间一直为人诟病,除了设计缺乏人性化、设施数量不足外,政府的使用守则繁复亦对市民带来诸多限制,大家想在大街小巷稍事休息殊非易事。然而,近年愈来愈多组织牵头推出大小社区建设计划,联络政府部门和不同领域专家联席商议,希望透过建设艺术装置或公共设施活化社区,提升当区居民对社区的凝聚力。建筑师陈思安(Eric)和李雪雯(Suzanne),夫妻二人凭借数年在上海参与社区建设项目的经验,回流香港成立初创公司,除了接传统的商业专案外,亦不忘回到初心让建筑凝聚社区,主动参与地区公共空间设计项目,上年大家在北角码头海滨见到一些可自由摆放,设计别致的小木櫈,便是他们的作品《小街坊》。
谈及做一件理想的社区项目设施,他们认为与身为用家的市民沟通最重要:
“大家有参与才会有归属感,市民会更爱惜设施,使用寿命才可延长 。”
文:赖家俊︱摄:赖家俊、受访者提供
伦敦上海经验带往香港
2011年上海刚举办完世博,标志著中国改革新里程碑。整个社会充满想像:微博、微信、支付宝、高铁、各式各样新颖建筑如雨后春笋出现,整个社区充满尝新的活力,世博后的上海对社区的求变若渴。Eric和Suzanne自英国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大型公司工作不久,2011年Suzanne便获公司派往上海,参与连串与大学和社区合作的地区建设项目,丈夫Eric亦毅然辞工偕妻赴沪重新开始,如是六年过后,2018年他们因家庭原因回流香港,遂把在上海和伦敦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带来,由零开始成立初创公司,提供建筑、室内设计、艺术装置等设计服务。
Suzanne表示,英国的建筑有不少突破,但社区比较保守;而中国因刚发展,对社区设施限制较少而走得较前。“我们看到香港较多注重设施靓唔靓,是否吸引到打卡?但好多时其功能并非以用家为导向,我们希望做一些较落地,既睇得,亦可供人享受使用的设施。”
他们表示,他们在香港全无人脉,开拓香港市场首先尝试自己较熟悉的社区项目设施,他们与艺术家霍采儿合作,参加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路过北角”创意社区空间提案征集,最后凭作品《小街坊》入围。
《小街坊》简介︱2021年在北角公众码头的《小街坊》公共空间设计项目, 展示丰富街区的过去和现在。《小街坊》犹如北角的缩影,不仅反映了街坊日常使用公共空间的特性,同时通过重新升级从北角不同层面的家庭,店舖和机构收集回来的家具,供各市民体验及使用,把北角历史街区从过去到今天作一个叙述。
落区调查用家需求
计划伊始,他们心中并未有概念做什么,他们走遍大街小巷,多次落区发现北角街坊有一个很简单的需求──有得坐的公共空间。“大家见海滨平时有好多细櫈,原来是街坊自己拿来,他们不肯去坐本来固定好的长櫈而自己带櫈,但听街坊说这些随意摆放的小櫈,不定期会给外判清洁工清走。”
由于由港铁站行往北角码头沿途甚少座位设施,因此他们原拟沿途设置折櫈供市民使用,但碍于“路过北角”计划规模,最终成品全数集中放置北角码头旁边海滨公园。
【延伸阅读】
“路过北角”为旧区添活力 缅怀昔日泳棚码头设首个海上艺术装置
社区项目与一般商业项目比较,受众大不同,他们表示商业项目只需满足客户(个人或公司)需求,但社区项目更要关注一众用家感受,即是所有会用到这设施的市民。Suzanne表示,他们最先放置三款样品供街坊测试,其中一张已通过重量测试的櫈用透明阿加力胶(Acrylic)做底座,让它看上去有悬浮感觉,但原来不少长者会觉得这样不稳不敢坐,又因为透明设计,长者看不到有机会绊倒,最后在用家回馈后修改了设计(见下图)。
街坊爱惜所有设施全数收回
他们指出市民看到样品会有不少批评意见,当中既有误解要由他们释疑,但亦有不少很落地的回馈,最深印象是有婆婆大赞设施关心长者需求让她有得坐,亦有街坊会主动邀市民试坐说自己有俾意见,更有街坊悠然自得整日卧在櫈上过日晨。“大家有参与才会有归属感,用家会更爱惜设施,使用寿命才可延长 。”
这次“小街坊”征集了47张櫈和3张台,全部来自区内街坊、学校和店舖捐赠,每张台櫈都有它们本来的小故事,满载了地区昔日情怀,Eric和Suzanne希望以此为媒介,从中带动社区间的沟通。时至上年年终计划完结,最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台櫈全数收回没有遗失,他们笑言若熟悉家具的街坊应会知道当中有些是贵价木制品,但最终所有设施完好无缺,他们十分感谢街坊对设施厚爱。
计划完结后Eric和Suzanne构想成品如何能持续下去,让背后信息薪火相传?50张台櫈最终除了小量自留外,其余交予香港艺术中心展示或转售,部份则会交予海滨事务委员会,放置于卑路乍湾的公共空间供市民使用,延续设施本来使命。
【点击图片看各张櫈子背后的街坊故事】
向本地设计师汲取经验
Eric和Suzanne自2018年设立初创企业,可谓举步维艰,Eric表示初创时期对一些工作细节未必掌握精准,然而在接到“路过北角”专案同一时间,他们的工作室即获选加入香港设计中心管理的设计创业培育计划,在计划的协助下除了以较低廉租金开设办工室外,亦获得不同专业界别的人士提供咨询协助,并有机会参加由本地设计师和企业CEO主讲的工作坊,从中获益匪浅,汲取经验完善工作。
我们重视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北角公众码头的《小街坊》后,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工作重点放在与社区和儿童相关的项目,能满足周围环境和用户,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的需求。
受访者简介|建筑师陈思安(Eric)及李雪雯(Suzanne)过往十年多所设计的建筑获奖无数,2018年二人创立工作室,当中第一个项目《倾月》在2019-2020 A’ Design Award得到室内设计组别的铜奖;而Suzanne在2020年获颁40UNDER40中国(香港)设计杰出青年奖,Eric亦获颁第四届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华东区的Top 10。
【延伸阅读:香港设计︱产品不只美观实用 设计师倡要贴地生产助新人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