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为什么钢琴家鞋底会有一片绒布|罗乃新问郑国权凌崎侦答

撰文: 来稿文章
出版:更新:

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电台联合呈献《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请来32位本地钢琴才俊演绎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制作成电台及电视节目,与大众分享“乐圣”的非凡魅力。香港电台第四台主持罗乃新日前邀请了两位制作组成员于港台节目《自投罗网》分享制作过程的点滴。
主持:罗乃新 | 嘉宾:郑国权(香港演艺学院驻院调音师)、凌崎侦(香港电台第四台主持人) | 整理:李梦

为配合节目顺利制作,团队之间均互相照应。图为香港演艺学院驻院调音师郑国权为一位钢琴家在鞋底黏上绒布,避免鞋底与钢琴踏板摩擦时产生杂音。(照片由香港电台提供)

罗乃新:今次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录制,有郑国权先生及凌崎侦小姐的全程参与。不如我们先讲讲整个制作有多少人参与?

凌崎侦:整个制作差不多有四、五十人参与,牵涉到好几个团队,包括香港演艺学院的同事、香港电台电视部的导演和监制,拍摄、录音团队以及我们第四台负责录音的同事等。

【相关阅读: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时代意义|邵颂雄

罗乃新:整个制作总共用了多长时间?

郑国权凌崎侦:录音时长大约十一、二日左右,加上拍摄宣传片等前后时间,足足有十四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好长,大概都有十二、三个小时。

罗乃新:我听说你们每个人都有不同工作要做,除了调音和监制等工作之外,还要应对钢琴家们的服装和化妆等问题。具体是怎样呢?

【相关阅读:贝多芬|人生不同阶段总会弹过或听过他的登登登櫈

郑国权:这次录音过程与我之前参与过的录音有些不同,我会一直坐在旁边聆听钢琴家们的演奏,如果有些突发问题(好幸运没曾遇到),可以及时处理。比如,有一位钢琴家每次踩踏板的时候,鞋底与钢琴踏板摩擦会产生杂音。我就帮她在鞋底黏上一块绒布,这样就不会再有杂音。每天开始录音之前,我都要调试钢琴,令到音色平均,每天都要至少调三次。

凌崎侦:录音的时候,我会坐在后台聆听,比较能够聚精会神在音乐和音色上面,从声音的角度来思考,我们下一步究竟要怎样做。我们这次的团队里,女同事比较少一些,有时候演奏家的长裙和发型需要调整的时候,我也会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到前台帮手(笑)。在此次制作的过程中,团队里的每位同事都要分工合作,守望相助。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由香港电台第四台与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联合制作,荟萃32位钢琴才俊,演出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相关电台节目将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一连32日,下午1时15分,在香港电台第四台播出。

罗乃新:今次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家来说其实压力不小。在演绎方面有什么惊喜?

郑国权:有些钢琴家就是希望工工整整将这首作品演奏出来,而另一些钢琴家追求的不只是录音或者录影这么简单,他们想要有一个现场表演的效果,或许并不是每一粒音都弹得十分工整。那么,怎样平衡这32首曲目呢?另外,有些钢琴家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效果,可能同一首作品会录制五、六次之多。在这种情况下,这部钢琴在录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比如走音等,可能也需要我们现场随时做好调校的准备。

罗乃新:对于监制来说,是否要熟悉每一首贝多芬奏鸣曲?

凌崎侦:这是很有趣的部分,我很感恩有这样的机会。我本人也演奏钢琴,弹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而且贝多芬是我自己好喜欢的一位作曲家。不论从我此前聆听抑或演奏的经历来看,都没有可能将全部32首作品了解得这么深。在现场录制以及后期加工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好多事前及事后的工作,花很多功夫。所以这次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全文完。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整理者简介|李梦,双子座,大众传播和艺术史双硕士。专栏作者、译者、艺评人,文章散见于香港、北京和多伦多等地报刊及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