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走入美国大宅拍摄家居 港摄影师:有钱不代表有品味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近年,“蜗居”、“㓥房蚁民”、“网吧难民”这些字眼时常在媒体上出现,形容香港在居住环境上的苦况。本地摄影师苏秀仪于90年代在美国耶鲁大学修读摄影,在好奇心驱使下,带著底片相机走访美国东岸多个家庭,拍摄当地豪华而奇特的家居布置,选了7个家庭的照片作展出。虽然和港人远隔重洋,但从不同的家居布置,却可看出主人家不同的性格。

复古的摆设搭配华丽的墙纸,反映出主人家的怀旧之情。(苏秀仪)

苏秀仪在艺术家自述中表示:“每一张家居影像都是屋主的内心写照,亦披露了他们的个人背景。‘登堂入室’不仅促使观众议论室内的装潢,还会猜想这些远方居民的性格和为人。”苏秀仪将镜头指向每户人家的私密处,并不是随意找一个角落去拍照,而是将镜头指向主人家独特的摆设,例如某主人家将农村大宅和田园风光的墙纸贴在白色的客厅墙壁上,反映出他对自然的向往。

田园风光的墙纸贴在当眼的墙壁上,反映出主人家对自然的向往。(苏秀仪)

苏秀仪早年在加拿大读书,她认为加拿大人的家居摆设较为平实。到达美国东岸新英格兰后,她感到十分惊讶:“我到访新英格兰的朋友家拍摄,他们喜欢将财富展现出来。从摆设中我们可以看消费主义的文化,有时较俗气。”她的照片构图工整,以平视的角度拍摄,而主人的家居摆设有时不符合空间利用的原则,给人压迫感。例如,有两个如人般高的大喇叭放置在客厅中央,挡著窗外的光线,旁边又有一枝如人般高的座地灯。苏秀仪笑说:“有钱的人不代表有品味,有品味不代表有钱。”

美国大宅的空间虽大,但其令人有压迫感的摆设却反映出主人家不善于利用空间。(苏秀仪)
主人家在地库收藏断裂了的人型公仔。(苏秀仪)
客厅内一张长桌上放满了真花和假花,主人家对于空间的使用,令人摸不着头脑。(苏秀仪)

“登堂入室”展览的照片亦展现出美国人丰盛的物质生活。苏秀仪到访数个富贵家庭,他们的客厅布置华丽,当中有的长桌上放满了一大堆的鲜花,没有空位放置其他物品,而墙上画作亦以花果为题材,让人感受密麻麻、过于丰盛的物质生活。苏秀仪以外来者身份去拍摄美国人90年代的家居,细看这十多张照片,呈现出一片荒诞、怪异、怀旧的感觉,而艺术家亦喜欢使用彩色底片拍摄,照片颜色亦带点梦幻的色彩。从美国90年代的家居,反照香港现今的家居环境,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林林总总的摆设展现主人家奢华的一面。(苏秀仪)
苏秀仪(光影作坊)

艺术家Profile

苏秀仪,先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行政硕士毕业。苏氏获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多个出版及展览计划,把回归前后六年所拍摄的香港照片分别辑录成两本摄影集,作品曾于本地及世界各国展出,2001年获邀参与维也纳艺术节,2008年及2011年入选亚洲艺术基金会举办之“杰出亚洲艺术奖”。

“登堂入室”苏秀仪个展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地点:光影作坊(石硖尾白田街30号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二楼十室)查询:3177 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