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尚卢・高达逝世|电影史应以“高达”作为分期
著名法国导演、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尚卢.高达(Jean-Luc Godard)逝世,享年91岁。喜欢电影的朋友,对这位高人定必熟悉非常。早在50年代,他与利维特(Jacques Rivette)、杜鲁福(François Truffaut)等人就在著名的《电影笔记》(Cahiers du Cinéma)撰写电影评论。别以为写影评只是引介电影的文人玩意,这群人批评法国传统电影美学,以论述奠定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美学基础,更确立“作者论”(auteur theory)、“场面调度”(Mise-en-scène)等重要概念,用文字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电影革命。
《断了气》的跳接 Jump Cut
直至1960年,高达投身电影事业,发表首部剧情长片《断了气》(À bout de souffle)。此前杜鲁福刚发表处女作《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霎时间,新浪潮导演以锐气十足的创作震惊了世界影坛。而《断了气》最经典的创新技巧就是跳接(jump cuts)。高达是最先有意识地运用跳接的导演,后来这剪接技巧又被法国新浪潮导演广泛采用。
讲到剪接,不得不提爱森斯坦(Eisenstein)的蒙太奇理论。跳接作为加强表现效果的技巧,可谓继承自爱森斯坦的理论。跳接的直接效果,就是使观众意识到电影中的动作并非单纯地如实呈现,而是由作者导演创作出来。此外,动作的速度与现实时间无关,而是取决自作者想传递给观众甚么情感效果。
《断了气》其中一个跳接例子,就是开头男主角米榭(Michel)射杀巡警的一组镜头。这一组镜头以跳接连贯起数个画面:包括米榭探身到车窗内寻枪、摇镜拍摄米榭的手臂至手枪、枪口的特写镜头、(枪响)中景镜头里的巡警应声倒下。有趣的是,如果观众注意到枪击前的段落,会发觉“电影镜头—米榭—巡警”的方位理应成一轴线,但在枪击的一轮快速蒙太奇中,三者的方位又突然变换了。换句话说,这组快速蒙太奇并不对应一个符合逻辑的现实时空,而只是一系列象征式的影像。与其说这组镜头描写了“巡警被射杀”,倒不如说它建构了象征射杀的影像。
跳接将现实的动作分割成细碎的片段,然后以另一种结构或节奏重组这些片段;某程度上,与立体主义绘画的概念有几分相似。高达后来的电影,也继续探索碎片化的叙事形式,独创自成一家的拼贴风格,例如声画割裂的实验手法。
《周末》的反电影 Counter Cinema
高达的电影除了革新电影艺术,往往亦牵涉到他的马克思政治理念。1967年,高达的作品《周末》(Weekend)就确立了反电影(counter-cinema)美学,颠覆传统娱乐电影叙事手法。传统电影引发观众好奇的是:究竟主角接下来要做甚么?但观看《周末》,观众问的是:究竟高达接下来要做甚么?《周末》一片就粉碎了传统电影的乐趣,强逼观众参与知性思考,观看此片就如同参与现实政治般痛苦,但这正正是高达的意图——他拒绝以娱乐电影麻醉观众,而要观众保持清醒地反思现实世界的政治议题。
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朗格卢瓦(Henri Langlois)曾言道:电影史应该以“高达前”与“高达后”作为分期。台湾诗人夏宇写过“当高达把一切都变成高达的/剩下不是高达的/也自动变成‘不是高达的’”。无论如何,高达也是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