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代疯狂购物日 宋代更有抢手限量版娃娃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今天是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又俗称是中国情人节,传说牛郎和织女分隔两地,每年一期一会,只有这一天可以在天上重聚。七夕这个中国情人节,在古时其实与情人节无关,但有一点与现在相似的,就是七夕日是购物消费日,要买限量版产品。

相传七夕,牛郎和织女这对恋人能在星空中重聚。(Hristo Fidanov/Pexels)

牛郎织女为何选七月七日见面?

未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传统节日会选了七月七日这时间来设定牛郎和织女的见面日?这便要先认识中国文化中对“七”这个吉数的理解,亦要知道最初七月七日只是单指一个吉日。

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字不断出现,因为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有独特含意。

首先,启发神话联想的织女星,其轨迹走向正与“七”字有关。《诗经·小雅·大东》有诗句:“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意思是指“织女星座三只角,一天七次移位忙。虽然来回移动忙,不能织出好花样。”织女星共有三星,每个时辰移动一次位置,从早到晚就移动七次,因此称为“七襄”,故织女星确与数目字七有关。在《周易》象数中,七为兑卦,为西方、秋天、少女的象征。七月入秋,七月初七为重七之日,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重日”(即五月五、三月三等日子),重日视为吉日,因此农历七月七日成为了古代的女儿节。

成书大约四世纪的《汉武故事》记叙汉武帝和西王母相会五次,每次相会时间都在七月七日。《列仙传》记述仙人间的相会,都是在七月七日。这样,七月七日又演变成了一个吉祥喜庆的见面之日。

七夕被视为“中国情人节”,当日有大量相关促销消费推广活动。(VGC)

七夕何时与情人扯上关系?

上文引述《诗经》,可见在先秦年代已有织女星的故事,当时亦有牵牛星记载,但在东汉以前,七夕跟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并无关系。到了西汉的民谣,牛郎星和织女星已被人格化,开始“谈恋爱”,但仍未与七夕、鹊桥扯上连系。

时至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才有现在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雏形。魏晋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方一带习俗,已正式开始有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一期一会的爱情故事。去到北宋,例如著名词牌《鹊桥仙‧七夕》等,更定型了七夕时牛郎和织女苦恋分离,一期一会的爱情故事。不少墨客骚人,更为这词牌填上了多首名传千古,谈及古往今来,男女爱恨别离的曲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七夕》

【看看2019年,中国一些尝试还原传统七夕文化的活动】

唐宋期间七夕是购物日

刚刚提及,魏晋南北朝时牛郎织女七夕相遇的故事已略具雏型,到宋代更是正式确立了七夕与情人重聚的文化符号。古时七夕虽然也有定情、种植求子的习俗,但七夕更多偏向是女儿节,是消费购物的节日,有著远比现代丰富的活动和花样,而不是当代标榜的情人节。

七夕又有“乞巧节”之称,所谓“乞巧”,是传说织女有一双巧手,因此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不少女孩会穿上新衣拜祭织女,乞求祂赐与擅长女红的好手艺。传统上,女孩会以化妆粉、圆镜当供品,再以脸盆装水,上面放上一条新毛巾,给织女娘娘洗脸洗手,祭拜完毕之后,一半的胭脂白粉丢到屋顶,剩下的留著自己用。而在七夕时,女孩间亦会有一些“斗巧”的比赛活动,例如未婚女子在月下进行穿针比赛,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穿不过的叫“输巧”。

因为有乞巧文化,于是亦衍生了与乞巧和女工纺织有关的消费产品。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被屡屡提及,唐代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时人流接踵摩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人头涌涌,车马难行,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宋代摩睺罗娃娃,在七夕有限量版发售。(网上图片)

疯狂的购物潮带动下,随著宋代商品经济起飞,七夕也推出了限量版商品。成书于宋代,记录宋代城市生活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便记载,七夕时小女孩流行买一种叫“摩睺罗”,源于佛教护法造型的“七夕限量版”抢手娃娃,民间亦很多小童当天打扮成“摩睺罗”的模样。

韩国日本仍保留女儿节

时至当代,传统的七夕习俗虽然在中国大多失传,但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日本和韩国,却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虽然与中国传统略有不同,但节日重点是放回祈求女孩拥有一手好的手艺,而不是祈求爱情如意。

例如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将乞巧节改为西历七月七日,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小孩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在快接近七夕时,多处会立起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有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大赛,由当地幼稚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日本每年还会举办“七夕祭”,人们穿起传统服装载歌载舞,迈力敲起太鼓,参加“七夕祭”大会。

七夕乞巧文化传到韩国也落地生根。在韩国高丽时代,恭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发给百官们。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风俗是祈求织女星,盼自己也和织女一样有对巧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上,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愈来愈好。

时至今日,虽然民间有尝试办以传统仪式庆贺七夕的活动,但很多七夕与乞巧有关的习俗在中国业已失传,但单就消费购物一点,在现在商人炒作“中国情人节”这包装下,反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