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国作家金爱烂:想写香港住屋题材

撰文: 洪昊贤
出版:更新:

关于韩国,你定必会想起一些流行文化的关键词:MV、韩剧、韩食。在电影方面,李沧东、朴赞郁、洪尚秀等导演近年亦受一众文艺青年追捧。不过,韩国文学却并不容易让人连结到某些名字。今年“韩国十月文化节”期间,韩国作家金爱烂(台译“金爱兰”)来港交流,记者借此机会与她谈谈“韩国文学”到底在做些什么。

韩国作家金爱烂表示这是第一次造访香港,有机会的话也想认识一下香港文学。(林振东摄)
韩国女作家韩江著作《素食者》,写一个妻子实践素食最后把自己变成一棵植物的荒诞故事,获2016年国际布克奖,引起世界对韩语文学的关注。(漫游者文化)

韩流中涌现的一批女作家

今年国际布克奖,韩国女性作家韩江凭《素食者》获奖,让韩国文学这个未被国际文学界关注的“禁区”成为焦点。其实除了韩江,近年韩国涌现了一批有一定名气的女性作家,2012年获曼氏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的申京淑,以及金仁淑、孔枝泳和殷熙耕等。有论者认为这是由于社会走向开放,女性变得愈来愈独立,因此都以写作来进行对传统的抵抗。

这批女性作家尽管有着不同特色与书写主题,但不少都以细腻文笔刻划韩国社会变迁为名,金爱烂也同样。1980年生于仁川,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的她,17岁以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第一届大山文学奖。此后一直发展顺利,不断获奖,2013年更获韩国三大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李箱文学奖”。过早成名有时未必是好事,金爱烂这样回应:“其实也没有太大压力。最初知道自己能写,但直到第三本小说才确立自己能成为作家。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一直是书里面的角色引领着我。”

小说改编成电影 但读小说是一个人的事

虽以短篇小说闻名韩国文坛,但金爱烂真正进入华语地区的作品其实是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她擅长描写年青人有可能遭遇的各种困境,《我的忐忑人生》写一对17岁的年轻父母养育一个患早衰症、17岁已面临死亡的孩子,作品被形容为具有“透明的感性和清新的想像力”,在韩国大卖。她的作品能够平衡商业和文学性,《我的忐忑人生》也因此被改编成电影,由李在容执导,于2014年上映。

金爱烂的小说《我的忐忑人生》改编成电影,由李在容执导,姜栋元和宋慧乔主演,故事的重心从“早衰症”孩子转变成家长。(电影剧照)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其实是导演的重新创作,与原著通常都有一定差距。金爱烂认为:“电影让我作品里的角色得以活现,不过电影毕竟与文字不同。《我》一书是想写一个年轻人从未得到某些东西,就已经失去,主体是那个患早衰症的孩子。对我来说,写作是帮他取回那些失去青春的方法。电影的主体则变成了主角的父母,更多地呈现了他们的困难。”在金爱烂看来,虽然韩国流行文化在全球盛行,电子媒体也是更受欢迎的娱乐,但读小说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事,静静地读书只能是一个人的事,无法一大群人享受。

由韩国政府全资运营的韩国文学翻译院,致力翻译韩国作家的作品为其他语言,输出国际,图为金爱烂作品《刀痕》的英译本。(韩国文学翻译院)

政府支持韩国文学走向国际

金爱烂在韩国已经被称为“下一个走向国际”的作家,不过她的作品中文译本并不多,繁体译本仅有《噗通噗通我的人生》(即繁体版《我的忐忑人生》,由台湾皇冠文化出版),简体译本也只有《我的忐忑人生》、《老爸,快跑》和《噙满口水》三本。相比起日本作家的大量译本,作为亚洲文化新贵的韩国,其实也在积极地向外输出文学。当日随金爱烂出席的,还有在韩国文学翻译院做翻译员的李小姐。

韩国文学翻译院于1996年由韩国政府成立,每年由韩国政府提供总额80亿韩元的经费,目的是通过翻译建立韩国文学在世界的地位。他们希望韩国文化不止是建立在快餐式的影视作品,而是有一个更深入的民族思考。这个组织帮助金爱烂的小说翻译成英文和法文,使其作品得以进入国际视野,小说集《我去便利店》便在2014年获得法国 Prix de l’inaperçu 文学奖。

全球的出版环境都不景气,韩国也是。“有时也要跑很多活动和讲座,但我觉得每个行业其实都有各自的问题,也未至于对出版没有信心。”金爱烂如是说。

她说:香港与首尔很像

金爱烂第一次造访香港,到埗那天就遭遇八号风球。她形容以前对香港的印象多来自于香港电影,“《英雄本色》、《甜蜜蜜》都有看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隔膜,但记者问到她对香港的印象,她用单词来形容:“港口、资本、劳动力、思想”。在金爱烂眼中,香港跟首尔很像:“在华丽的表像里,有很多不同层面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模式。”

记者问:“会买什么书回去?”

“对香港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有兴趣,想买一些香港人日常居住题材的相簿。”

又问:“如果以香港作为题材写小说,会关注些什么?”

“应该是住屋问题吧,在新闻报纸上也见到。其实首尔的住屋问题也不太好,不过香港似乎更严峻,年轻人好像都困在一个立方体中(Cubical)。”

记者最后以粤语念了《我的忐忑人生》里的一句:“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未曾年轻过:语言想必也跟我一样”。她匆匆地翻开她的韩文版本,知悉了我到底在念哪一句,然后抱以微笑——尽管我们未曾真正以语言沟通。

(林振东摄)

作家profile

金爱烂,1980年生于仁川,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编剧系。作品有小说集《爸爸,快跑!》、《唾沫》、《飞行云》,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噗通噗通我的人生》)等,曾获《韩国日报》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以及法国的未被瞩目作家奖(Prix del'inaper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