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奖得奖感言 大陆作家阎连科:因为卑微,所以写作

撰文: 洪昊贤
出版:更新:

著作多次被内地出版商拒绝,因此称为“禁书作家”的内地作家阎连科,早前在第六届红楼梦奖颁奖典礼现场,发表得奖致辞:“因为卑微,所以写作”。当中提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焦虑与愿景,以及出版与市场、审查与争论的种种关系。

阎连科2014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Franz Kafka Prize)。(Getty Images)
“然而,因为卑微,却还要写作;因为卑微,才还要写作;因为卑微,却只能写作。于是,又形成了一个被人们忽略、忽视的迴圈悖论:作家因为卑微而写作,因为写作而卑微;愈写作,愈卑微;愈卑微,愈写作。”
阎连科
得奖小说《日熄》以十四岁的乡镇少年为叙述者,探究在人人彷如梦游患者的现代中国社会,如何让人们回归现实,找寻新的生存价值。(台湾麦田出版)

中国作家现况 仿佛“打酱油的人”

“红楼梦奖”2005年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创立,每两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单本中文小说奖金最高的奖项,首奖奖金有30万港元,前五届的首奖得主分别为贾平凹、莫言、骆以军、王安忆和黄碧云。阎连科凭去年于台湾出版的《日熄》获得今届红楼梦奖首奖后,他从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写作态度,重新思考文学在今时今日的位置。

阎连科提到曹雪芹的写作态度是“悦世之目、破人之愁”,不仅没有文学的卑微,而且还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文学的尊严和它的坚硬与崇高;但在今时今日的中国,作家不但要在写作时思考权力和复杂的人性,还要面对出版的失败,以及市场与媒体的限制与操弄。而更重要的是,作家仿佛都不再相信文学的力量,他形容,作家在中国仿佛“打酱油的人”,意指作家地位微薄。

“事情就是这样——文学为卑微而存在,卑微为文学的艺术而等待。”
阎连科

自我质疑 以卑微之笔书写

在香港科技大学驻校时,阎连科曾接到家人的电话,家人说梦见他因为写作而入狱,令他想起了“卑微”两字。阎指:“放在三十多年前,写了‘不该写’的东西,可能会家破人亡。”他又引用堂吉诃德误认风车为巨人并与之搏斗的故事作比喻,指出在出版的困难以外真正的难题,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质疑作品中的艺术价值。

阎连科从自己的写作和出版经历中认识和认同卑微——“卑微”是他写作的动机,也是他理解世间万物的态度,他形容卑微带他超越了现实世界。红楼梦奖评审认为《日熄》“充满爆发力的文本实验”,而阎连科则认为《日熄》之所以得奖,乃因为评委看到了几代作家都在卑微地写作,而《日熄》正是以卑微之笔来书写。

作家Profile

阎连科,1958年出生,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大利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曾获中国的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和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以及捷克卡夫卡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