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以外,这五套本土边缘阶层电影不可错过
香港导演许鞍华刚获第77届威尼斯影展颁发金狮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华人女导演。许鞍华是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千言万语》、《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四十年来拍摄了不少有关本土弱势社群和基层生活的电影。其实八十年代,许鞍华作品以外,也有不少导演拍摄有关本土弱势社群与基层相关的电影,这次便为大家介绍当中五套,让大家可以在抗疫居家期间重温这些经典。
1.《何必有我》
1985年由郑则仕执导和主演的《何必有我》,讲述一名叫肥猫(郑则仕 饰)的智障人士遭遇,郑则仕凭此片荣获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故事因为票房大收而开拍续集,九十年代由亚视改编为电视剧《肥猫正传》。
本片讲述社工KOKO(郑文雅)在一次出访围村工作期间,遇到与母亲双依为命的智障人士肥猫。肥猫一家家境困苦,他本人又饱受村内恶霸欺负,KOKO建议肥猫一家寻求社署援助,但猫妈却对政府部门充满敌意。摆地摊的猫妈经常受到警察驱赶,导致肥猫十分仇视警察。猫妈病逝后,肥猫在一次被恶霸欺负下突然反扑,事件惹来警察到场,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本片揭示弱势社群在香港的情况,开启了1980年代中期多套关注本土弱势社群的先河。
2.《靓妹仔》
1982年由黎大炜执导的《靓妹仔》早前在香港重映,本片是著名电影监制麦当雄离开丽的电视后首部电影,是麦当雄香港写实电影系列首作。故事以来自破碎家庭问题少女为题材,女主角林碧琪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拍戏便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故事启发后来《我未成年》(1989)和《微交少女》(2013)等未成年边缘少女问题电影。
故事讲述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少女碧琪(林碧琪 饰),是学校公认坏学生。他和几个女同学经常在街闲逛,毫无目标。碧琪有天交了男友Peter仔(麦德和 饰),但很快被她抛弃,在情场和家庭均失意的碧琪,选择成为舞女,并痴念男友会迷途知返。堕落的她目睹姐妹Irene(温碧霞 饰)沉沦毒海,并因被男友抛弃而自杀。碧琪最后在友谊和情场的多翻波折后,终随母亲返家。
3.《癫佬正传》
1986年由尔冬升首次执导的《癫佬正传》,是香港极少数探讨精神病患问题电影,亦是第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故事讲述社工徐先生(冯淬帆饰)专门辅导精神病患者,一日他在市场劝退一名精神病患狗仔时,引起路过的专栏作家刘小姐(叶德娴饰)关注,主动要求加入行列以便搜集写作资料。其间刘小姐跟随徐先生探访多个精神病患个案,揭露精神病患者在社会真实处境。而本片最让人印象深刻,是由秦沛饰演的精神病患者血洗幼稚园一幕,是影射1982年发生在元州邨的精神病人李志衡血洗安安幼稚园的真实事件。本片推出时有人批评它影响社会推动精神病患者融入社会的工作,一度被港英政府颁令禁播。
4.《听不到的说话》
1986年由姜大卫执导的《听不到的说话》,是以香港聋哑青少年犯罪问题为题材,当中与电影同名主题曲,由吕方主唱的《听不到的说话》,亦为八十年代经典金曲。
本片讲述五人组的聋哑扒手集团,由于受到其他流氓欺负而与他们结怨,加上从事偷窃,最终一人被打死,一人被判入狱七年的悲惨下场。本片对聋窃集团作案方式、作案过程作真实描述,对聋人犯罪心理有细致描述。主角之一马斯晨八十年代演出多套弱势社群电影,饰演聋哑人士的童星樊少皇,现在已是著名武打影星。
5.《猫头鹰与小飞象》
看了四套比较沉重的电影,小编给大家推介一套格调相对轻松的电影。1984年由洪金宝执导的《猫头鹰与小飞象》,是一套涉及青少年辅导问题的商业电影。
故事讲述两名金盘洗手的大贼猫头鹰(林子祥)和小飞象(洪金宝),被警员冯淬帆逼去辅导问题青年的故事。这套电影是打星杨紫琼第一套参演电影,但在片中演的是一位文静的辅导中心导师。本片是少有商业娱乐片带出青少年问题的作品,而电影主题曲,由林子祥主唱《谁能明白我》至今亦成为励志金曲经典。
近几年,《一念无明》、《金都》、《叔叔》和《幻爱》等电影,都是以香港边缘群体和本土基层为故事题材而备受好评,或者香港会就这类议题,再掀起一个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