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超现实主义画家的日常照 马格利特大扮差利·卓别灵
烟斗不是烟斗、被苹果挡住的脸、蒙面的恋人,你总会见过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画作。小时候百厌的他,长大后同样不受制于现实规范,成为超现实主义的著名画家。除了画画,马格利特拍过电影,亦留下很多玩世不恭的生活照。于“雷内·马格利特:影像透视:照片与录像”展览中,香港观众可率先欣赏他的电影和照片。“马格利特从不注重媒介形式。”策展人Xavier Canonne说。电影和照片都有画作的影子,可视之为影响画作或洐生画作的副产品,亦可视为深化画作意义的独立艺术品。
模仿差利·卓别灵拍照 拍电影演绎画作
马格利特是个电影迷。不论是日常照或是画作,都令人有意无意地发现电影的影子。Xavier Canonne花了不少时间发掘马格利特作品中的电影。超现实主义盛行于20至30年代的欧洲,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纽尔(Luis Buñuel)凭《安达鲁之犬》(Un chien andalou)一呜惊人(著名场面是剃刀割眼睛),可是马格利特更喜欢娱乐性强的商业片。Canonne指他的一张照片就与差利·卓别灵(Charlie Chaplin)代表作《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中,差利睡在雕像上一幕相似。法国导演路易·费雅德(Louis Feuillade)的《方托马斯》(Fantômas,1913)讲述反英雄人物方托马斯,正是马格利特喜欢的角色。他曾画下一幅名为《The Barbarian》的方托马斯像,可惜在二战时被炸。但他与损毁的画作合照,成为另一个作品,留存下来。
马格利特也拍电影。在《城市之光》上映的同年,他拍了第一部电影,至五、六十年代买了自己的相机,也断断续续拍了一些电影。他从不公开这些作品,“我拍的不是电影,是家庭录像。”以朋友为主角,大家即兴演出,更像是一场派对。其中一段影片可见大家戴上面具,又演绎马格利特的代表作《恋人》(The Lovers)。他戏耍自己的作品,令画作更带玩味和荒谬感。
马格利特的电影片段
自拍始祖 遮面思考词与物关系
展览展示了132张马格利特的照片,部分是他的摄影作品。Canonne指马格利特不会公开展出摄影作品,因为当时没有摄影的艺术市场,而且成为摄影师需要花很多钱买器材。但他的摄影作品不容忽视,Canonne就十分欣赏马格利特与妻子乔吉特·马格利特(Georgette Magritte)的合照。“马格利特比妻子矮,他垫高自己站在她身后,二人双眼的位置成水平。遮住乔吉特右边脸的话,他们就拼成一张脸。”马格利特经常亲身担任模特儿,其中一张画画时拍的照片就是请邻居为他拍的。“他的照片不是纪录,是创作。”Canonne强调。
马格利特拍下一系列照片,以物件遮住面部,就像画作《戴黑帽的男人》(The Son of Man)。他认为脸孔不是人的本质,正如《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中烟斗不是烟斗,他往往突破人们的日常认知。“人可以在词与物之间建立新关系,也可以看到语言和物件在生活中被忽视的某些事情。”他曾这样说。我们认为理所当然,马格利特却透过遮蔽事物而重新思考词与物的关系。他并不追求事物百分百写实,甚至不屑只以写实为乐的画家,对他来说所谓的现实是“虚假的表面”。
雷内·马格利特“影像透视:照片与录像”日期:1月19日至2月19日时间:上午10时至晚上8时地址:ArtisTree(太古坊康桥大厦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