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穗会为船二】乘客陈楚翘在斜坡步行中 想起当年推冰块工人

撰文: 杨文娟
出版:更新:

如果可以花五个月跟一个地方相处,比起平日匆匆路过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2017年夏天开始,三位年轻艺术家,刘清华、陈楚翘、叶启俊与中环艺穗会日见夜见五个月。艺穗会的建筑外形似一艘货轮,未填海前曾经位处临海边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罗伟珊以客货船为意象,带着艺术家探索“客货船”过去的种种。五个月的驻场,就像五个月的航行,“归来”后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散落整个艺穗会--陈丽玲画廊及咖啡馆内乃至艺穗会建筑外围,参观人士可跟住地下箭嘴游走整个空间。记者向各参展艺术家发出同一个问题:“我本来以为_________,然后我发现__________”,让艺术家解说驻场五个月的经历和发现。

我本来以为走路的力气用完就会到达一处,然后我发现,路况会被习惯,但意外没完没了。
陈楚翘
香港艺术家陈楚翘。(陈楚翘)

娇弱纤纤的陈楚翘,看似不多做运动,但她很喜欢走路,甚至创作也与走路有关。

她回想自己每一次去中环都有目的性,总是从一点到一点,甚少在中间停留。她相信对不是住在中环的人来说,去中环离不开返工、蒲吧、找机遇,各人都有到达的地方。然而,她十分好奇各人从地铁站到目的地中间有何发生、做了什么。

陈楚翘作品《斜坡》,牛奶糕被运送于输送带上。(邓倩萤摄)

走路需要一刻安定

此次参加艺术家驻场计划,为了从不同方位认识艺穗会,陈楚翘与其他两位艺术家不断围住建筑物转圈。90年出生的陈楚翘形容自己很亏,走到半路已感疲累想停下来,但云咸街行人路又斜又窄,路人不停上上下下,一停下就已塞住交通。“想停顿,其实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或我看到街上招牌,想发呆想一想,这些人基本有的反应已不容许。”要停下的话,只可以走进咖啡馆或店舖,寻找一刻安定。

一路走,陈楚翘想起,旧牛奶公司的搬运工人当年都走同一条路。当年用作冷藏的冰块是从美国北部千里迢迢船运进港,在皇后大道中卸货后,由人手推上由石头砌成的云咸街。走在同一条路,虽然形式不同,周围风景也早已时过境迁,但搬运工人与陈楚翘无非都是为了“做好呢份工”。

盒中存放着什么?(邓倩萤摄)
陈楚翘作品《斜坡》。(邓倩萤摄)

“比起安定,我更适合游牧”

不过,每天重重复覆地走到艺穗会,习惯从不同方向朝艺穗会进发,陈楚翘没预料到,脚的肌肉已习惯了路况,当她走上云咸街,已适应上一级与下一级中间会走两步,或到某一个位置可以跳级。这些经验让她明白到,如果没有一个终点或明确的目标,自己不需要于固定一点停下,就可以灵活随水而流,游牧式地观察所有事情。

如此的设想,她想到当年的牛奶公司广告,除了标榜牛奶健康美味外,背景多为典型的、线性的美好生活想像。陈楚翘很想探索,搬运工人努力工作,是否真的带来安定生活?或者,安定的生活是否生活的唯一追求?作品《斜坡》的输送带犹如倾斜的云咸街,香味扑鼻的牛奶糕在轮送带上缓慢上升,但有时滑落,有时快到达终点又向后翻滚,有时完成旅程跌倒在地,不同的意外仿佛真实的生活状态。你有在输送带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吗?

“客货船轶事”参展艺术家,左起:叶启俊、刘清华、陈楚翘。(邓倩萤摄)

艺术家Profile

陈楚翘,2015 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士课程。艺术实践于走路与迷路的来回复返之间,前者要求对周遭事物保持敏锐之必要,后者填补万物间无形脉络的想像。作品运用绘画、雕塑、装置及录像等多种媒介。2017 年于日本 Art Centre Ongoing 驻留,举办个展《物之会议》。

“客货船轶事”展览Poster。(艺穗会)

“客货船轶事”展览

日期:即日至1月30日

地点:中环艺穗会(中环下亚厘毕道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