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穗会为船一】乘客刘清华张贴失物告示 等待途人认领

撰文: 杨文娟
出版:更新:

如果跟一个地方可以花五个月相处,比起平日匆匆路过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2017年夏天开始,三位年轻艺术家,刘清华、陈楚翘、叶启俊与中环艺穗会(Fringe Club)日见夜见五个月。
艺穗会的建筑外形似一艘货轮,未填海前曾经位处临海边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罗伟珊以客货船为意象,带着艺术家探索“客货船”过去的种种。五个月的驻场,就像五个月的航行,“归来”后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散落整个艺穗会--陈丽玲画廊及咖啡馆内乃至艺穗会建筑外围,参观人士可跟住地下箭嘴游走整个空间。
记者向各参展艺术家发出同一个问题:“我本来以为_________,然后我发现__________”,让艺术家解说驻场五个月的经历和发现。

我本来以为记忆是属于个人的,然后我发现,它终将散落于不同物件及建筑物之间。
刘清华
作品《失物招领 - #02描图者》,收集了不同人最早的记忆,搭上一架船,在一片海浪中来来回回。(邓倩萤摄)

从身边人身上寻找与城市的关系

艺术从来不是凭空幻想而来,艺术家做创作时,经常需要做很多资料搜集。虽然艺穗会于1983年才成立,但建筑的历史已上百年,艺术家在此驻场五个月,想必早期也经历过吃历史资料吃到饱的状况。艺穗会现址最早用作牛奶公司仓库,更曾一度是牛奶公司总部所在,直至1976年牛奶公司与政府交换土地,仓库迁到新界,而原址便废置了多年,重新启用是六年后香港外国记者会的迁入。

艺穗会的建筑外形,就像一艘船。(香港旅发局)

说起牛奶公司,尽管能从维基百科找到它的资料,但现代香港人大多对它并不了解。它是香港最早生产牛奶的商业公司,早期还在薄扶林建立了牧场,从英国引入八十多头奶牛,实现了香港人自己喝的牛奶自己生产,可以说在香港人喝牛奶的历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即使牛奶早已不是牛奶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但现今的牛奶公司却依然与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惠康超级市场、香港7-11便利店、万宁药房等等均属牛奶公司旗下。

对着这些历史资料,大多数人看一眼已半打呵欠,90后艺术家刘清华也不例外。“我不喜欢以这种形式认识及理解一个地方,重温一次大历史对我而言,意义不大。”

《失物招领 - #01等待认领》,艺术家把三手、四手的物品张贴在告示板,寻找失主。(邓倩萤摄)

91年出生的刘清华以往的作品,经常收集别人过去的回忆及故事碎片,曾出版作品集《Last Time You Cried》、《Toys Remade》。于是,此次以艺穗会作起点的创作计划,同样从打听身边人与艺穗会的故事开始。

“原来我爸以前经过这个地方去送煤气。”刘清华喜欢以这个形式和状态了解一座建筑或城市,当她愈问愈多,无意之中发现原来人的记忆是很模糊的、很容易失去的。作品《失物招领 - #02描图者》,刘清华访问了二十多人,关于梦和最初记忆的回忆,发现每人重述回忆时,就好像展开脑内一段不知目的地的旅程。作品重现每人重述回忆时的零碎短句,乍听之下很难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但配合视觉画面呈现移动中的船,或许你会意会到静默、停顿、茫然、空白,原来也是记忆的一部分。
 

《失物招领 - #03没有终点》的窗框是刘清华从轩尼诗道拾来的,讲述的是从前外劳工人搭客货船离港回乡的故事。(邓倩萤摄)

那些等待认领的失物告示

正正是这个契机,刘清华开始好奇自己短短的27年个人历史,愈想愈深时,她发现了人捉不着自己的回忆,但物件及建筑附注了我们的回忆和历史。就如生命会结束,但博物馆文物象征了永恒。作品《失物招领 - #01等待认领》,她故意重用艺穗会于云咸道的告示板,将之变为“失物告示”,为主人与失物制造一个重遇的机会。这些失物乃别人的过去随身物,都是刘清华从二手市场收拾来的,所以告示版上没有拾获日期,反而清晰地描述物件的状态。“其实我希望放大人曾经使用的痕迹。”刘清华说。如果失物主人看见小熊的鼻子损了,回想起从前的生活,或许路人经过艺穗会的“失物告示”,也想起了什么,艺穗会与路人之间已不再全无关系。
 

“客货船轶事”展览Poster。(艺穗会)

“客货船轶事”展览

日期:即日至1月30日

地点:中环艺穗会(中环下亚厘毕道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