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曾俊华选举摄影团队创办 西环.jpg空间每日有摄影师睇铺

撰文: 杨文娟
出版:更新:

每个地方令人印象深刻,都因为有其灵魂。例如,裁缝舖的灵魂是裁缝师,餐厅的灵魂是厨师,拳室的灵魂是教练,那摄影展览空间呢?答案自然是摄影师!位于西环石塘咀,开业了两个月的.jpg空间(一开业时空间名为Atum Space)真的是每天也有新闻及纪实摄影师“坐阵”。不过大家去参观时,便要考考眼力,因为他们并没有拿着摄影机,反而有时变身为Cafe职员抹桌子,有时又变身导赏员或鉴赏员与参观人士讨论及交流照片。

这条行车天桥实在是西环奇景之一,十分壮观。(江智骞摄)

融入石塘咀旧区的艺文空间

踏出香港大学港铁站B2出口,拐弯沿着倾斜的山道向上走,硕大的架空车道迎来莫大的视觉震撼。过了石塘咀街市,走进第二个巷口,就是.jpg空间所在。这个空间由五位纪实或新闻摄影师林亦非、郭浩忠(Billy H.C. Kwok)、关学津(Anthony)、阿蛋和阿兴组成的团队“Atum Images”创立,他们最为人熟悉的是替曾俊华拍摄的整个特首选举工程,让不少人大赞。每张照片符合完美黄金比例构图不在话下,令公众印象深刻的是,照片从捕捉曾俊华在不同时刻的状态和表现,替曾俊华说了一个个难以口说言传的情感温热故事。

一张照片让你看清楚.jpg空间的格局。(江智骞摄)
接受访问的摄影师Billy。(江智骞摄)

当时的案子随着曾俊华选举结束而落幕,之后他们便开始筹备这个展览空间,希望推广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看过深水埗、长沙湾、中上环等区的铺位,最后他们选定石塘咀。如果单以租金负担作考虑,深水埗实属不二之选,这原因已吸引愈来愈多文艺团体驻扎,日渐形成文艺聚落。当日负责看铺并代表团队接受访问的摄影师Billy指,可悲的是深水埗的租金也愈来愈贵,而深水埗唐楼的保养比不上石塘咀的,令装修成本较高。

“就算是唐楼,深水埗与石塘咀五六十年代唐楼的建筑风格也很不同,前者充满本地平民特色,后者则较西化。”他们没有选香港大学地铁站外的铺位,反而选了窄巷中的,所以每一次要前往.jpg.空间,也附设另类的体验──走上60度斜坡,探头察看依山而建、充满殖民地风味的小社区,那种静好的情怀真的令人联想到何藩旧香港风味的照片。

西环独有的风景。(江智骞摄)

对Billy来说,石塘咀的旧区特色是香港独有的。“深水埗与石塘咀或中上环的感觉,始终有少许不同。即使是文艺空间,位于不同地区,也令空间所散发的文艺气息有不同的调性。”一般市民对深水埗都十分熟悉,但Atum Images就想带公众认识和发掘既本土又充满殖民地特色的石塘咀。

卖食物卖咖啡 摄影师现场招呼

.jpg空间位于唐楼地下,唐楼常有的高天花令空间感觉比实际面积寛大。C字型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一端是主文艺空间,另一端是小Café厨房,中间有一条放着五张桌子的小通道。长方形的主文艺空间作为举行展览、工作坊、讲座的地方,摆放一张可移动的大木台,上面放着不同的摄影书供翻阅和选购。Café售卖的食物,从轻量的沙律、甜品到可饱肚的意粉、all day breakfast也应有尽有。

.jpg空间玻璃大门的倒影。(江智骞摄)

访问当天,本来黄勤带《8x10》银盐照片展览已完结,但幸好照片还没有拆除,天花下冷色白灯照射着墙壁上大大小小的照片,一些以相架的形式展示,大型的照片就以铝架托底展出。

黄勤带的照片,充满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特色。(江智骞摄)

“黄勤带这一系列作品,十分适合在香港回归二十年时展出,而他拍摄的殖民地时期的照片,很切合石塘咀的特色--很本地但未必已经得到发掘,偏向西式。石塘咀的氛围营造的感觉很像黄勤带的照片,两者都充满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特色。”Billy解释为何以黄勤带的《8x10》银盐照片作开业首炮展览。随后将会展出香港摄影记者协会的比赛得奖作品,之后也会带来中国或台湾的纪实或新闻摄影作品。

如果以一个Cafe来说,经常有不同主题的照片装饰,实在是十分奢侈,但.jpg空间一室两用的好处是令这变成空间的特色。不过,Billy就解说,“设立展览空间,又卖咖啡及食物,但其实重点并不是食物,而是有个地方给你坐下来谈天,咖啡及食物只是吸引你留久一点去交流。”

有空间才能面对面推广纪实摄影

香港一直以来有不同的摄影展览空间,Billy指,没有空间持续地展出新闻摄影或纪实摄影,Atum Images团队相信香港有很多人认识新闻摄影或纪实摄影,只是没有一个地方为这些题材持续地办展览,所以他们将意念实行,以专业纪实或新闻记者的角色策划展览,呈现摄影记者的视觉。同时,他们也希望向公众推广新闻或纪实摄影,因此他们对空间作出更大的承担。

黄勤带展览分享会。(.jpg空间)
Billy负责星期四睇铺,你估下其他摄影师几时?(江智骞摄)

“空间的特色是我们会轮流在这里。如果我们不在,最多只是摄影展览空间,就失去了本来我们想推广摄影的功能。”Billy说来参观的人有不同动机,美味的食物、展览作品都是一些卖点,“如果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摄影师办的空间,每天也有不同摄影师在,想讨论摄影,便可以过来。除非你身边有人做媒体便可与你谈论纪实摄影,但如果做设计或广告的,又喜欢纪实摄影,试问可以去哪里找人倾谈?”有爱好,但寻找不了知音人的寂寞,应该很多人明白。.jpg空间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Billy更分享意想不到的有趣经验,“有人会带自己的手提电脑来,跟我说,不如看看他的照片。更有人把晒好的照片摊在台上,我们遂张谈论。”

.jpg空间可以让摄影师寄卖摄影书。(江智骞摄)

Atum Images团队成立的初衷,希望透过团队的工作,向业界推广新闻摄影美学的教育。他们从亲身在媒体工作的经验出发,揭示大众传媒忽略新闻摄影的结构性问题,提倡改变。而空间也与同业有一个互助的关系,他们也挑选同业的摄影作品,让书免费寄卖,不像大型书局般收寄卖费。“有些书局或其他摄影空间,会把书封起来,但一些新晋摄影师未必为人熟悉,读者未必会为封面而买下一本书,所以桌上的书让人随意翻阅。”

为了让公众更认识石塘咀一带,不同的纪实摄影工作坊也会在附近进行,连系社区。“铺头在石塘咀,参加者练习时,不会叫他们到深水埗拍摄,只在这个社区,最远也只是去到中上环、西环,而他们拍照时便需要与社区接触,如要拍摄小店,就会与小店的老板沟通。”而.jpg空间也与香港大学相邻,Billy说接下来也会与香港大学有不同的合作,“如果新闻系的学生想认识新闻摄影,也可以来空间”。Billy指团队成员各有不同的人脉,可以让空间变出更多可能性,“如果想认识记者、媒体,我们也有认识的记者可以邀请来讲座。”

.jpg空间经常举办不同的工作坊(.jpg空间)

从专业的摄影记者变成营运空间的新手,Billy笑说他们五人仍不时有争吵,“从台风当日开业与否,到办什么展览,也可以闹几场交。”不过,在争争吵吵中,他们的Facebook专页赞好人数已上升到二万多,每天持续有新赞好,而更有不同的点评,有人说甜品和咖啡出色,有人说这是一个让城市人有思考空间,更能提升生活品味的地方。

.jpg

地址:西环保德街6-20号保基大厦地下5号铺(香港大学站B2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