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性丑闻】性骚扰员工、艺术家 著名艺评杂志出版人辞职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近日荷里活传出多宗性丑闻,著名制片人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揭发骚扰和侵犯多名女演员。他制作的电影多为人熟悉,包括《低俗小说》(Pulp Fiction,1995)、《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2002),1998年的《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但现在的他可谓名誉扫地。美剧《纸牌屋》奇云史柏西(Kevin Spacey)非礼男演员事件紧接其后,第六季拍摄工作亦因此暂停。随着荷里活性丑闻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艺术界的性骚扰事件亦被揭发。《艺术论坛》(Artforum)杂志出版人兰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被九名女性,包括员工和艺术界人士起诉,指控他的性骚扰行为。有人回顾一位艺术家在四年前的统计,发现《艺术论坛》五十年来年来刊登男性作品居多,暗示杂志早已埋下性别不公的祸根。

兰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是《艺术论坛》(Artforum)杂志出版人,在艺术界具有影响力。(Getty Image)
《艺术论坛》的首次声明。(网上图片)

《艺术论坛》声明指责受害者 艺术界名人联署谴责

《艺术论坛》是美国著名的当代艺术杂志,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文章都会率先在上面发表。兰德斯曼是杂志的联合出版人,任职三十多年,在艺术界具有不小的影响力。在10月25日,九名受害者的诉讼提交至法院,兰德斯曼亦在同日辞职。

但在诉讼提交之前,《论坛》曾发表声明交代上年曾接获前员工的投诉,并因此要求骚扰者兰德斯曼接受心理治疗。但对于这名前员工于今年提出的赔偿要求,杂志的声明则表示“没有根据”,更指责受害者“试图滥用她自己努力创造和维护的关系”。随后另一份声明发表于兰德斯曼辞职后,《论坛》一改态度,直接谴责兰德斯曼,并批评他的性骚扰行为破坏《论坛》“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取和支持的女权主义理想”。

首份声明态度之傲慢,令杂志的员工相当不满,因此联署谴责《论坛》处理兰德斯曼事件的方法,表示杂志的官方声明不代表他们。联署的包括不少美国艺术界名人,如作家兼评论家格雷尔·马库斯(Greil Marcus)、国际策展人汉斯(Hans Ulrich Obrist)、艺术史学家Yve-Alain Bois。

历来的《艺术论坛》封面,以男性作品远远居多。
艺术家Micol Hebron的研究指出《艺术论坛》一直都有性别歧视的现象。(Micol Hebron)

《艺术论坛》女性作品只占两成 被质疑性别歧视

另一方面,《论坛》的后一份声明指杂志支持女性主义,随后却有艺术家指出杂志明显性别歧视。艺术家Micol Hebron于四年前发起“Gallery Tally”的计划,研究女性在艺术界的地位。这份研究于兰德斯曼辞职当日重推,以《论坛》刊登作品性别不均的现象回应兰德斯曼的性骚扰罪行。Micol Hebron整理《论坛》创刊以来的封面,发现女性作品只占约两成,近八成皆是男性作品,有性别歧视之嫌。而且即使《论坛》有女主编,四名出版人之中只有一名女性,可见杂志由男性主导。

佩利亚(Camille Paglia)的言论备受争议,却迫使女性主义者直面现实:女性比男性缺少执迷(obsession),这正是伟大艺术的来源。(Getty Image)

艺术界缺乏女性声音不是新鲜事,早于70年代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已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指出女性备受压迫的问题。后来艺术界发掘愈来愈多女性艺术家,用以证明女性的才能并不亚于男性。的确,历史不乏优秀的女性艺术家,但她们受忽视单单是因为父权吗?艺术兼女性主义学者佩利亚(Camille Paglia)不会同意。一向有“反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之称的她,经常批评主流女性主义。代表作《性面具:艺术与颓废》(Sexual Personae: Art and Decadence from Nefertiti to Emily Dickinson)剖析了为何艺术史上没有女版贝多芬,不是因为女性没有才能,更不是因为父权压迫,而是就创作的本质而言,女性比男性缺乏执迷(obsession)。女性的智力和创作力处于中等水平,男性的则十分极端,有天才也有白痴,对佩利亚而言,这才是“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根本原因。那么《论坛》男女作品比例失衡一事,并不能视反映杂志是“女性主义”的,也不能说明它们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