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陵墓与洞窟文明 烙印凡间的千年神像|广东话去旅行土耳其
香港电台主持泳怡与奥米前往土耳其东南部追溯人类的首个落脚点、圣经中的传说之地后,继续出发,探索土耳其远古历史延绵至今的岁月痕迹。节目《广东话去旅行 -- 土耳其篇》第二集,由土耳其东南部,北上前往阿德亚曼省(Adıyaman)有“人头山”之称的内姆鲁特山(Nemrut Dağı)探秘。随后就亲身前往中部有“精灵烟囱”美景之称的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自有其魁宏壮阔之美,而人类在奇特地貌上建立的文明痕迹,亦往往更见大自然与人类之间挣扎与扶持。
文:Janice|原题:消失的陵墓与洞窟文明 烙印凡间的千年神像
消失二千年的王国
泳怡和奥米不惜凌晨出发,攀上二千一百米高的内姆鲁特山看日出,为的就是一探自然美景与古老历史融为一体的神秘景观。此处位于消失了二千多年,在希腊和罗马帝国之间的科马基尼王国,而其国王安条克一世就在山上为自己建造陵墓。十米高的巨大人头石像,坐落在山顶眺望远方,不但见当时国王的雄心壮志,更见其鼎盛国力。公元前69年,科马基尼王国,西望罗马帝国,南向叙利亚,东面接酿波斯王国,坐拥矿石、黄金等富裕的天然资源。国王的父亲正是波斯人,母亲则为古希腊人,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今天仍可见于山上五十米高的陵墓,那有如众神石化之地。然而,因为陵墓一旦尝试进入,就有崩塌的风险,考古学家至今仍未找到陵墓入口。
精灵烟囱内的梦幻色彩
离开土耳其东南部,泳怡跟奥米驱车往中部的卡帕多奇亚进发。卡帕多奇亚地貌因火山爆发而成,百万年前的火山灰淹没整个区域,经历长年累月风化与侵蚀,形成不同层次的峡谷和岩洞,因而有“精灵烟囱”的美誉。更因地形结构适合开凿洞穴,千百年来当地人开凿各种各样的石洞,形成此处众多独特的景观。泳怡跟奥米入住的洞穴酒店,每个房间形状与布局各有不同,正是许多当地人昔日生活的场景。当年居民的房屋,今天大多改建成酒店,配上现代设计的装潢,感受惜日当地人的生活日常之余,亦享有现代化设施带来的舒适与便捷,有居于博物馆的感觉。
隐藏千年的洞窟壁画
许多洞穴酒店正位处于格雷梅(Göreme)城镇中,近山区位置就有格雷梅露天博物馆(Open-Air Museum)此博物馆于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土耳其敦煌石窟之称,三十几座洞窟连成修道院与教堂,每一个洞穴内都绘有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时期的拜占庭风格宗教彩绘。自公元4世纪以来,位于东罗马帝国版图内的土耳其基督徒因政治迫害而迁移到此扎根开始,他们为了掩人耳目,把山体凿空建成教堂。公元8世纪左右,修道士开始建立小型修道院生活,拜占庭王朝其后更派人于此创作璧画。至今洞穴内部仍然可见色彩斑驳的壁画,美妙绝伦,正因位处偏僻,壁画逃过了8至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岩石之间就可见证西台人、弗里吉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不同时代与种族的历史痕迹。在洞窟之间,其中一个名为黑暗教堂(Karanlık Kilise)的洞穴中,因窗户较少,大石遮档阳光,而有利保留大部分璧画的色彩,庄严华丽的绘画经过千百年来依然闪闪生辉。
卡帕多奇亚的地质奇迹
卡帕多奇亚的地质不单造就独特的生活空间,泳怡跟奥米尝试当地著名美食陶罐炖肉(Testi Kebabı) 正是就地取材,以陶土制成的陶罐,放入牛肉连同番茄、洋葱、鹰咀豆、薯仔密封后低温淆制五至六小时而成,肉汁风味紧锁于陶罐内。有人以佛跳墙形容炖肉的浓郁口感,让两位主持侧想起香港的柱侯牛腩味道,同样风味绝佳。卡帕多奇亚的土壤之中,守护着几个世纪的璀璨文明,密封的陶罐则蕴酿出地道佳肴。此处见证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忍隐与苦难,却在与岩石共生坚毅意志中,留下了独特而丰盛的智慧奇迹。
港台电视31节目《广东话去旅行——土耳其篇》由2月4日起,逢星期二晚上7时35分,在港台电视31播映。港台网站(tv.rthk.hk)及流动程式“RTHK电视”同步播出节目及提供重温。节目详情 :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cantonesetravelogue_turkiye
(图片由香港电台提供,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